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52 章节(1/2)
键。
167丶在nh4no3中,两个n分别是什么价态的?你曾经居然错误地认为两个n都是+1价的。我。。。!
其实,可以根据电离的知识来想,很容易得出,铵离子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其实,画出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会发现,氮元素要么是-3价,要么是+5价,哪里来的+1价呢?
168丶在应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时一定要注意,长轴是指椭圆中过两焦点与椭圆相交的线段,半长轴即长轴的一半,基本概念不搞透彻就会出现代入数据或已知物理量的低级运算错误!
169丶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是要注意一点:细胞产生的废物会排除细胞外,但并不是说排出细胞的物质都是废物,像抗体和激素等也会分泌到细胞外。
170丶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的丶细胞壁)。
要知道,细胞壁并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像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酵母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甘露聚糖。
171丶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说:“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这是一句很确定的话“都是椭圆”,不要误解为大约是椭圆或近似为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72丶古代对行星运动的两种学说(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都不完善,因为太阳丶地球等天体都是运动的,并且行星的轨道是椭圆的,其运动也不是匀速的。直到后来天才的观测家第谷和数学天才开普勒强强联手,最终才有我们现在的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73丶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1年,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30天,这是常识数据,物理题目可以不提供!
174丶由于点斜式方程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所以必要时要去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由于截距式方程不能表示截距为零的直线,所以必要时要去讨论截距为零(零截距!)的情况。这也是高中数学中产生分类讨论的本质之所在!即不包含某种情况就要去单独讨论那种情况,否则就会造成漏解。
175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脂质以磷脂为主,还包括胆固醇等)丶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所以你不要认为细胞膜的成分中不含胆固醇!
176丶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血红蛋白,这种物质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因而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177丶三条直线构成三角形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是这三条直线两两之间不平行;
第二,其中两条直线的交点不在第三条直线上(即三线不共点)。
178丶若直线l1关于点p对称的直线为l2,那么直线l1平行于直线l2,且直线l1关于点p对称的点必在直线l2上。这是关于一点对称的两条直线所具有的性质。所以求直线l1关于点p对称的直线l2,主要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在已知直线上取两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它们关于已知点p对称的两点坐标,再由两点式求出直线l2的方程;
方法二(最简便):求出一个对称点,再利用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利用点斜式求出直线l2的方程(以后就用这种方法!)。
179丶开普勒用三句话概括了第谷积累的数千个观测数据,展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性。与原始数据相比,既深刻又简洁。不过,开普勒直到死都还不知道,他所发现的三个定律中还蕴含着及其重大的“天机”,那就是万有引力的规律。后来,我们利用数学的方法,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对开普勒定律做了加工,得到了f=g(mm/r2)。由于这个式子来源于开普勒定律,因此它只适用于星球与太阳间的引力。但是后来牛顿大胆的将其推广到任何两个物体,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180丶牛顿的万有引力f=g(mm/r2)中,质量的单位要化为kg,距离的单位要化为m。只有单位统一最后算出的引力f的单位才是n。一定不能在这里出错,谨记在心!
181丶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公式,但却无法算出两个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因为他不知道引力常量g的值。100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英国剑桥大学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的得出了g的数值。现在通常取“g等于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牛米方每千克的平方”。(g的单位可以用万有引力公式去推!单位制的推导!)
182丶哈雷彗星为什么叫“哈雷彗星”?这可不是一个白痴问题!
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一颗着名彗星的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后来人们便以哈雷来命名这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高中回忆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