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楔子:教父在佛罗伦萨(1/4)
楔子:教父在佛罗伦萨
“他的美好而善良灵魂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在最悲伤的日子里,我们紧紧相连,分担这份痛苦。”受邀前来参加葬礼的英国人默不作声地看着这一切,看着身着丧服的男人虔诚地在胸前画了个十字,亲吻了死者家属——那位泣不成声的女士悲伤的手背。他微微弯下腰,伏在女士耳边柔声说道:“我依旧怀念那段旧时光,索菲亚。愿他在主的身边得到安息。”
他依旧故意在意大利语里若有若无地夹几个法语单词,但这个时候已经没人在意这么多了。
克里斯蒂安·萨列里,神父,兼职小提琴手和业馀音乐剧演员。他的姓氏有些意大利风味,其实却是个如假包换的法国人(他至今保留着他的法国国籍)。他是现任威尔吉利奥家族首领的教父,也是家族真正的主人。
威尔吉利奥属於那不勒斯家族的一员,但因为前前任首领爱好艺术,这一支眷族移居到了佛罗伦萨。老头子过世时,家主位置传给了小儿子伯纳德。精明能干的伯纳德在世时为家族赚取了绝对的声望,因此才能被人戏称一声“教皇”。真教皇至少应该在罗马。
造访克里斯蒂安的客人私下会拿他与法国矮人波拿巴·拿破仑相比,并咒骂这个作恶多端的狡猾法国佬靠玩弄当今年幼的小教皇(他倒是继承了父亲的美誉)偷窃了威尔吉利奥家族的实权。他们无法容忍一个法国人掌控意大利的命脉,何况他还是个出身低微的平头百姓。看看他那装腔作势丶拿腔作调的姿态,迟早有一天幡然醒悟的小首领会亲自吊死他!
当然,即使他们都厌烦这位法国教父,也没人希望这样的论调传进他的耳朵里——虽然他也只会一笑了之罢了。每个人都是那样迫切地想要得到教父的信任,好让他赏光,允许他们在威尔吉利奥的生意里分上一杯羹。
16岁的马尔切罗已经失去了父亲,如今依赖起了他的教父,依赖得不得了。不过,这个虚伪而狡诈的法国佬或许确实是有些可取之处,至少他在忠诚上是无可挑剔的。
5年前,伯纳德是被他的妻子枪杀的——他的妻子是一名埋伏多年的英国特工。首领一死,其他几个对威尔吉利奥虎视眈眈的大家族便率先挑起了战争。彼时威尔吉利奥阁下只留下一个11岁的独生子马尔切罗,还有这个被他自小当做养子培养的法国青年克里斯蒂安·萨列里。
想来法国人也并没有辜负养父对他的信任和栽培。众叛亲离之际,他有过许多次机会扔下这个烂摊子,一溜烟逃回他的老家法兰西共和国避难去,但他没有。不知是出於教父的责任心还是对养父的感激,他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保护了年幼的教子。他先是干净利落处决了家族内部的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混球,再铤而走险,亲自去跟那些德高望重的家族首领们谈判。
令人难以置信,他居然就像提前预料到这场火拼将要何时发生一样,已经早早与养父的政界势力做了严丝合缝的交接。至於这个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青年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并没有顶着道德压力处决那位来自英国的德发日太太(出自《双城记》,一个覆仇女。这里代指他的养母),也没有为了套问情报软禁她。而是对外宣称她犯了歇斯底里,之后把她很干脆地关进了精神病院。
战争接近尾声时,教父在接待宾客时被职业杀手从背后射中了五枪。这杀手也真可谓是技艺高超,五颗子弹全部击中了他的腹部,却全精准地擦着要害过去了。他流了很多血,受尽了痛苦——这五颗子弹在他肚子上开出的大洞几乎把他的腹部都打烂了,竟然还是没有当场命丧黄泉。
凶手实际究竟出自哪个家族,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施暴者很乐意看到威尔吉利奥家族恢覆起来,但不愿意看到法国人成为家族的恩人……猜猜看,几乎没有交际圈的职业杀手是如何拿到家族的请帖的?
不管怎么样,火拼最终还是以家族领袖们的握手言和作结了。这次惨烈的战争持续了近两年,很多人因此丧命,也有很多人从中牟取暴利。如果非要为这次家族火拼做一个总结——那只会是失去很多——几乎所有人都失去很多,但只要再稍微多奋斗一会,好日子还会回来的。
家族首领们出於礼貌和敬意,纷纷去医院和教父握手,信誓旦旦地承诺此后要共同为了欧罗巴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合作丶携手同行。
可怜的法兰西青年倒在病床上动弹不得,凄惨而苍白,气愤而无奈,却还是强忍着痛苦跟这些精明的老家夥们握手丶陪笑,还允许他们亲自己的手背。看来,在聪明的老威尔吉利奥身边多年,他是真的学会了些“男人的智慧”。
首领暴毙对於一个家族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得益於这位鞠躬尽瘁的教父,威尔吉利奥在整个意大利甚至整个欧罗巴,地位最终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毕竟在家族斗争中,没有任何人真的是全然无可取代的——如果一名个体对於群体的价值确实已经变得不可取代,那即便他不死,这个族群迟早也得分崩离析。
至少再也没有人会在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罪人们的陈词滥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