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1章 想要给戚继光一个改变的契机(1/2)
“倭寇之所以总是剿灭不尽,并不是因为倭国那边有源源不断的倭寇涌来,真正的原因是沿海地带有人和倭寇暗中勾结,甚至许多倭寇就是那些大族的人假扮的。”林放话题一转,这么说道。
明朝时期,沿海地带的倭寇骚扰,史书里记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想要出海得受限制,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全球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欧洲的几个国家在全球各地建立殖民地,他们的船只,遍布了东西方的海域。
作为当时的人口大国、文化大国和经济大国,输出的丝绸和茶叶是欧洲人梦寐以求的。
但大明朝廷实行禁海政策,欧洲人没办法通过正当途径得到这些商品。
这样的背景下,沿海的大族便悄悄开始了走私的勾当。
走私本就是违法的,为了避开朝廷的耳目,有些人就开始打起了主意,勾结倭寇,四处侵扰沿海的村庄和城池,以此分散朝廷的注意力。
到了嘉靖年间,沿海地带盛传倭寇横行,数量多达数万。
但据实情,真正的倭寇数量不过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余大多是由我明人假冒的。
所以,倭寇之患并非源自他们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内部的勾结。
比如,手握南方商贸大权,同时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东林党家族,他们中许多人都涉及走私勾当,更有甚者,与倭寇暗中勾结。
当戚继光看到林放传来的情报时,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自嘉靖年初,倭寇便不断侵扰沿海地区,尤其是山东和浙江沿海,频繁遭受攻击。
甚至有一次,钱塘江州府遭到大批倭寇围攻,差点失守。
多年来,朝廷在沿海地区投入巨额银两,派遣大量军队抗倭,但倭寇始终无法彻底剿灭。
戚继光有些不敢相信,疑惑地问道:“他们同样是汉人,为何会与倭寇勾结,攻击自己的同胞?”
林放淡淡地回答:“无他,皆为利益。大明沿海走私活动历史悠久,那些沿海大家族,哪家没有一两条走私线路?为了躲避州府的查缉,他们便选择了与倭寇勾结。”
戚继光听后,眉头紧锁。
沿海地区的走私活动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许多人心里都清楚,不少家族都在从事这种勾当。
然而,戚继光却未曾意识到,这些家族为了利益,竟然敢与倭寇勾结。
他脑筋一转,便明白了其中的可能性。
这些年,朝廷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去清剿倭寇,但效果并不明显。
很多时候,官军一动,倭寇便闻风而逃,显然是有人在通风报信。
戚继光有些无奈,问道:“群主,我该如何是好?难道要将这些走私家族全部抓捕吗?”
林放摇了摇头,说:“如果你这么做,不出两天,朝堂上就会有人指责你抓错了人。而且,皇上也承受不住压力,可能会将你召回京城,平息众怒。”
“实际上,你要做的很简单。一方面,收集那些大家族走私和勾结倭寇的证据;另一方面,寻找倭寇的藏身之地,然后渡海奇袭。”
林放顿了顿,接着说,“火器是个好东西,尤其是维郎机人的火铈。它的射速快,稳定性强,你可以在火器上多下些功夫。”
大明的天空,仿佛悬在一根变革的细弦上。
若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遇,大明便能如同欧洲诸国一般,步入工业化的门槛,迈向近代化的新纪元。
然而,若是继续沉沦,一旦后金铁骑破关而入,这片土地将陷入长达两个世纪的黑暗统治。
华夏的未来,也将因此失去提前进入近代化的良机,未来或许只能任由欧洲列强践踏与掠夺。
林放心想,若能助戚继光一臂之力,让他权倾朝野,掌握大明朝的权柄,届时便有机会引领这个国家走向光明。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未来的憧憬。
目前,林放的任务是向戚继光传授火器的使用原理,让他认识到火器的威力,之后才是为大航海时代做准备。
“火器的使用,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
林放耐心地对戚继光说,“先了解,再实践,最后才能精通。”
两人又讨论了一阵火器的细节,林放这才离开武神舰,熄灭了书房的灯火,闭上眼睛,不久便沉入了梦乡。
第二天,林放就被突如其来的命令打乱了计划。
原本林放打算在长乐公主寿辰过后再启程前往北地,但现在看来,计划有变。
大明宫的命令突然传来,要求他明日前往长安北大营报到,三日后启程前往北地。
这道命令,打断了林放的所有计划。
在这个时空里,东突厥并未在贞观四年灭亡。
尽管大唐与突厥多次交战,大唐军队连战连捷,但东突厥依旧顽强抵抗,未曾败亡。
岁月如梭,大唐的名将们渐渐步入暮年,即便是那位曾经令草原颤抖的吉利可汗,也已白发苍苍,不复当年的雄心壮志。
“被突厥大军偷袭,损失惨重,这可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人在大唐当赘婿,解锁武神聊天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