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26章 回忆·长安城(2/3)
起码要五十年之后。
让他这么束手束脚,是因为现在西北地区张格尔叛乱,消息已经传到了京城,清勃然大怒,下令让镇守西北的神明佟佳尹迅速带兵剿灭叛乱,现在半个朝堂的视线都在西北,迟钟不好这么快就动这些官员和贵族。
镇守西北的神明满名为佟佳尹,民间也称他为伊犁,佟(tong)佳为姓氏,是康熙赐的贵族姓氏,神力【风元素控】,性格内向,但作战勇猛,是乾隆时期灭掉准噶尔汗国的领兵神明,后镇守大西北,天天都在打架。
在1865,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趁满清内忧外患对佟佳尹支援力减弱之机,率军入侵,最后他战死在荒漠中。而1875年左宗棠抬棺入西北,到1884年正式确立省份,期间都没有神明出现,一直到鹤衍快打完了,才听闻西北出了个治愈系神明和强攻系神明。
迟钟不能操之过急。
他先把这笔账记下来,明里暗里敲打这些官员和豪商一顿,让他们为了保住小命而送了些钱过来,有了资金,迟钟就要开始修建“庙宇”了。
不过在此之前,要先等百姓过了秋收和冬小麦的种植时期,等百姓们闲下来,他再招工。
于是迟钟窝在他的府邸里,开始教洛之豫和唐晋原读书识字,一个锻炼身体,一个学习说话。
秦杉时得到细心照顾,退了烧之后身体便有所好转,他现在勉强能翻身,趴在床上,下巴抵着软被子,大眼睛就瞅着唐晋原咿咿呀呀地说话。
他不闹,但燕霁初是个极其能闹腾的主儿,听不懂也要过去凑个热闹,抓起书来就是吃,连牙都没有,光想啃什么,迟钟经常一个不留神就被啃手了。
他最常讲的就是史书,过去发生的事情都是他亲身经历的,讲起来引人入胜,也能总结一些道理。而后是算术,迟钟简化了字体,引用阿拉伯数字,把大写的数字翻译过来,他们还不太能完全掌握,需要几天。
现在幼崽的手腕没有力气,写不了大字,于是迟钟拿着毛笔写给他们看,先写他自己的名字,“迟钟,要记好了,是迟钟。”
然后写他们的名字,洛之豫,唐晋原,燕霁初,秦杉时……
“等等。”洛之豫打断道,心想唐晋原就算了这应该是家里人取的,“他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好?”
唐晋原不明所以地眨了眨眼睛。
迟钟:“……这是他家里取的。不是我取的。”具体是谁取的我也不知道,大概率是唐晋原吧,毕竟秦杉时那个家庭文化程度,应该取不了这样的名字。
“哦。”洛之豫坐下,“很好听。”
迟钟:“……”
今天教几个字,明天教几个字,把屋子里的器具认完了,开始认房梁,什么卯榫结构,迟钟找了间屋子一边拆一边让他们辨认,主打一个实践。随后走出门去看外面的世界,站在田野里看秋收。
迟钟把珍妮机造出来了,教幼崽们了解棉花纱布丝绸的时候,他拿着木头用万剑归宗削削削,铁块能削,顺便做了个鲁班锁给他们启智玩。
画了个图纸,找工匠,要量产。这个不能着急,要种植棉花,在水多且阳光好的地方,迟钟已经瞅好了地方了,不止是这里,他肯定会往西北去一趟,那里也要开始种棉花。
秋收之后,迟钟贴了告示。
招工,五百人。
他不让富家子弟过来,只要农忙之后闲下来的农民,一个月三百文钱。
先修整水利,再盖纺织厂。
至于庙宇,不着急,他还没想好拜哪个神呢。
迟钟让人到处去传播开来,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不可思议——竟然不是徭役,还给钱?
多数人都在观望,不知道这位贵人想做什么,官员和豪商试图让自家奴隶伪装成百姓参加,迟钟也没管。而普通百姓见真的有人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咬牙也参加进去。
迟钟早在回溯之前就跟水利专家们规划好了长安的每一条排水渠,他们从头教,迟钟学会了长安的,就能继续向外发展,此刻他完全默写出来,交给唐轻,又找来一批识字读书,品德良好的青壮年跟随专门负责田地开垦和水利建设。
这时候,不管是豪商的私人田地还是平民百姓的田地,都归迟钟比划,水车建立起来,水库也要修建,农具再升级也只能是机械化升级,目前还不行,迟钟暂时压下去这个念头。
迟钟规划了工厂的地方,在周围盖住宿宿舍,小平房子,跟未来的集装箱一样,一排排看过去非常整齐有序。而后就是盖工厂,工匠把造好的纺织机安置进去,薛夫人带头教妇女们怎么织布。
不过大规模棉花织布可能还得等两年,倒是可以做一些小型纺布之类的。
日子越来越冷,迟钟心里想着煤炭和炼铁,但是他不能这么快,这还不到半年的时间,步子迈得不能太大。
接下来,该解决田地的问题了。
迟钟提笔给清写信。
“天寒地冻,满目白雪,冻死者不可胜数……棉花虽好,可吾放眼不见可用之地,尽被占据,肆意抢夺不合君子之风……每当思索至此,夜不能寐,恍然想起杜甫颠沛流离之言:安得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蓝星:锤子砸神坛,镰刀斩神经》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