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4章 中国外交第一人(上)(2/2)
郭嵩焘原本是可以为中国的外交做更多的事情,甚至做更大的贡献,但他选错了一个搭档,不仅驻外公使没做多久,还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甚至灾难。
这个人便是刘锡鸿。此人举人出身,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考取举人后当过幕僚,参与镇压太平军战争,后来加入郭嵩焘的幕府,成为郭嵩焘幕僚,成为郭嵩焘的心腹和得力助手,郭嵩焘称之“于世故人情全不一加体察。”两人关系一度十分密切。刘锡鸿后来在京城做一小官,由于性格孤僻、倔犟,喜争辩,重输赢,言语伤人,不顾他人感受,只认死理,不肯通融,与同僚格格不入,官场上人称之“刺猬”,一直郁郁不得志。刘锡鸿一辈子的转机真是由于曾经被郭嵩焘视为心腹,做过老郭的助手,朝廷委派郭嵩焘为驻英国公使,却还缺一位搭档——副使,郭嵩焘便向朝廷举荐由刘锡鸿担任副使,而此时刘锡鸿自己也毛遂自荐想当这个副使,朝廷最终委派了刘锡鸿作为郭嵩焘的搭档、副使出使英国。
在选派谁来作为郭嵩焘助手的时候李鸿章曾经一再跟郭嵩焘建议,千万不能让刘锡鸿去当这个副使,李鸿章跟郭嵩焘关系一直很好,两人在洋务问题上见解颇为一致,李鸿章甚至觉得郭嵩焘比自己看得更远,在心里李鸿章是佩服郭嵩焘的,他不希望郭嵩焘选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做副使,还帮郭嵩焘提出了几个合适的人选,郭嵩焘却并未采纳,在郭嵩焘看来刘锡鸿就是最理想最合适的人选,因为刘锡鸿在做郭嵩焘幕僚的时候是他最信赖的亲信,助手,这副使非刘锡鸿莫属。郭嵩焘认为李鸿章并不十分了解刘锡鸿,也许是听了一些来自京城的流言蜚语,刘锡鸿在京城当差因为孤僻跟人处理不好关系被别人称为“刺猬”,郭嵩焘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别人不了解刘锡鸿他了解,他信得过此人。
而李鸿章则认为郭嵩焘根本不了解刘锡鸿,这个刘锡鸿李鸿章太了解了,根本就不适合充当使节。此人思想极为保守,对洋务恨之入骨,是典型的顽固派。李鸿章以前只是听说过在朝廷有那么一个守旧之人,对一切西方之物一概拒之千里,唯有中国的儒家思想才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朝廷有多少人反对洋务,李鸿章已经不太在意那些人究竟是谁了,可唯独这个刘锡鸿,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一次,刘锡鸿曾经跟随李鸿章一个安徽老乡来拜访过一次,说是有一抵御外国船坚炮利的致命法宝要献给中堂大人,李鸿章还真以为刘锡鸿有什么秘密武器,心中大喜,就十分诚恳地来“聆听”刘锡鸿的高见。
“其实,对付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只有两件东西最为奏效。”刘锡鸿说。
“哪两件宝物?还请刘兄不惜赐教。”李鸿章颇为谦虚,迫切想得到刘锡鸿手里的两件“宝物”。
“此言差矣,卑职所要说的两件东西哪是什么宝物,只是两件极其普通的东西,可保准击退洋人之洋枪洋炮,百试百灵,千试千中。”刘锡鸿说得眉飞色舞,好像刚从前方跟洋人打过一仗凯旋而归似的。
“你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好计就赶紧给中堂大人献上,说不定中堂大人日后还会重赏你呢。”同来的人催刘锡鸿快说。
“其实二物最简单,西洋枪炮乃邪恶之器,对付邪恶之器的最佳方法便是辟邪之物,辟邪之物最奏效的的东西一为狗血,洋枪洋炮最惧狗血,只要将狗血洒在敌人的枪炮上敌人枪炮决不可能再响,火力立马失效为零;二为女人经血,一旦与洋人开战只要把女人的经血洒在洋人的枪炮上其火力同样立马失效。”刘锡鸿说得头头是道。
李鸿章心里有如吃下一只苍蝇,实在不愿再听下去了,心想幸亏朝廷没有派此人参入对外战争,不然国人颜面必然丢尽。李鸿章让手下赶紧送客走人,不愿与此人再多说一句。
有了这一次印象,李鸿章知道,郭嵩焘如果一意孤行要举荐此人前往英国作为自己的副使,将会后患无穷。
李鸿章虽然没有说出用狗血和女人经血抵挡洋枪洋炮之事,但已经说得非常明白,此人绝对不适合当副使,如果非要带此人出使英国,你让人家当个普通文书就已足够。郭嵩焘还是没有把李鸿章的话放在心上,执意让刘锡鸿做了自己的副使。
郭嵩焘以后的麻烦和烦恼正是来自于这个他曾经的亲信和助手。
不想错过《滴血残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