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84章 白衣渡江(1/2)
初平八年(公元 197 年),金秋的时节悄然降临江东吴郡。那天空湛蓝如宝石,澄澈得仿佛被最纯净的清水反复洗涤过一般,高远而深邃。
轻柔的微风悠悠拂过,带来丝丝缕缕的凉意,让置身于这宁静却又处处弥漫着肃杀之气的时令中的人们,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
在这金黄与蔚蓝相互交织的美好季节,一场足以左右天下格局的军事会议,正在一座雄伟壮观的营帐中悄然拉开帷幕。
营帐之内,烛火轻轻摇曳,昏黄的光芒将四周映照得一片通明。吕布高坐主位,他那剑眉星目、英气逼人的面容,在烛火的映照下愈发显得醒目而威严。他身姿挺拔如苍松,气势磅礴,好似一座坚不可摧的山岳,令人望而生畏,心生敬畏之情。
其麾下的谋士与将领们分列两侧,他们目光灼灼,神情专注而凝重,正围绕着即将展开的攻打荆州的重大战略,展开一场激烈的探讨与争论。
营帐中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严肃得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这时,江东名士顾雍率先打破了这令人压抑的沉默。
他神色凝重,声音沉稳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千钧之重:“大将军,此次进兵荆州,首要之务便是谨慎选择一条最为合适的行军路线。究竟是走水路还是旱路,这其中的利弊关系,我们必须仔细权衡,切不可疏忽大意。
荆州地势复杂多变,道路艰险难行,稍有不慎,我军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这一抉择务必深思熟虑,不可轻率行事。”
顾雍的话语如同沉重的警钟一般,在众人的心头轰然敲响。他们纷纷点头,表示对这番言论的深切赞同。就在这时,智谋超群的谋士郭嘉缓缓开口。他神态从容不迫,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能够洞察世间的一切奥秘。
“走旱路,固然看似稳妥,但路途遥远且充满了难以预测的变数。”郭嘉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他微微一顿,继续说道,“道路状况的未知、天气条件的多变等诸多因素,都极有可能对我们的行军造成严重影响。
更重要的是,荆州一带多山地和丘陵,旱路行进极易遭遇复杂地形,这无疑会大大增加行军的难度和风险。
因此,依我之见,走水路方为上策。顺流而下,不仅可以迅速抵达荆州,还能借助水势之利,充分发挥我们水军的优势。况且如今的荆州刘表已如惊弓之鸟,我们只需稍作威慑,他便极有可能不战而降。”
郭嘉的一番言论一出,立刻引起了众人强烈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赞同,交头接耳间满是对这一策略的认可与期待。
这时,年轻气盛的将领吕蒙迫不及待地向前一步,拱手说道:“大将军,末将以为郭大人所言甚是。
走水路不仅能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致命一击。末将建议,我们可以精心挑选精锐士兵,让他们身着白衣,扮作商船船夫。
将兵器暗藏于商船底部,用货物巧妙遮掩。然后分作多批出发,以此分散荆州守军的注意力。
待接近荆州的烽火台时,以暗号为令,突然发难,迅速击杀报信之人。随后,后续大军迅速跟上,直逼荆州要地。此乃白衣渡江之计,定能让荆州守军措手不及。”
吕蒙边说边比划,神情激昂,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极度渴望与热切期待。他的言辞仿佛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直刺敌人的要害,让人不禁为之一振。在场的众人,都被他这突如其来的精彩提议所深深震撼,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甘宁闻言,也是兴奋得难以自抑。他双手不自觉地握拳,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高亢:“郭大人所言极是!水路进军确实是上上之策!那白衣渡江之计更是妙到毫巅!只要我们计划周全,定能一举拿下荆州!”
甘宁的话语如同火上浇油,让营帐内的气氛愈发热烈起来。众人的讨论愈发激烈,他们摩拳擦掌,只待吕布一声令下,便立刻投身战场,一展雄浑之威。
然而,就在这时,张昭却面容严肃地站了出来。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忧虑和期待,仿佛在思考着某个重大而关键的问题。
“大将军,大计虽已定,但水军的训练成效也关乎此战的最终成败。”张昭的话语沉稳而有力。
他微微一顿,继续说道,“不知如今水军的实际状况究竟如何?倘若水军未达到作战要求,恐怕这看似完美的计划也难以顺利施行。”
吕布闻言,心中不禁一动。他目光坚定,声音铿锵有力:“我正有此忧。走,我们一起去视察一番,看看这水军是否已准备妥当,足以担当此重任!”
于是,吕布带着水军大都督甘宁以及一众将领,浩浩荡荡地前往水军大营视察。
尚未踏入营门,远远便见那营寨之上旌旗飘扬,猎猎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而狂热欢呼。
那迎风招展的旗帜,如同战士们坚定无比的信念,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令人心潮澎湃。
踏入营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营帐整齐有序地排列着,犹如棋盘上的棋子般错落有致。营中的道路宽敞平坦,足以让数骑并驾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千古一帝之吕布霸三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