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2章 兴复华夏(1/2)
“外驱鞑虏,内除国贼,兴复华夏,人人如龙!”
翌日清晨,李承明带着数百新军在城外出操,踏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士气高涨,气势如虹!
早早挑着物资进城买卖的百姓经过,不禁驻足侧目,感慨不已。
大多数百姓都听说了,荆门城就在昨天早上被一支不明军队半个时辰就就拿下了,这支军队战力强悍,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如果有这样一支军队一直驻守荆门城,貌似也是件不错的事!
看着那些驻足的百姓,李承明心里有些愧疚。
就这样一座城池,就要被他完完整整的送给李自成了,对这些百姓,李承明心有亏欠。
摇摇头,不去想这些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后回来,如果这些百姓还在的话,再好好补偿他们吧。
“终于有像军队的样子了!”突击手梁子城在一旁感慨道。
李承明摇摇头:“还远呢,就看这队形队列,连后世大学生军训的队列都比不上!”
梁子城道:“不能这样比,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组织性、纪律性都远超这个时代的普通人。”
李承明道:“还要继续操练,还远达不到我理想中的能以步兵战胜骑兵的程度。”
“步兵战胜骑兵?”梁子城有些不相信:“历史上能有几支军队可以做到呢,没有先进的火器或大量的弓箭的话,怕是根本不可能!”
在解救李自成时,梁子城自己也临时客串过骑兵,那种骑上战马,极速冲锋时,真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仿佛前面的一切障碍,都可踏平!
如果没有先进的火器,那骑兵不惧一切阻拦!
所以梁子城才不相信一支步兵单靠冷兵器就可以战胜骑兵。
“现代军队可以做到!”李承明认真道:“我是说现代军队只用冷兵器就可以战胜古代骑兵,长矛方阵是对付骑兵的好方法,但要极高的组织度、训练水平和极为严格的军纪,我相信我们这支军队不久后也可以做到!”
梁子城点点头,然后才若有所思道:“我们的这支新军也开始出现在世人眼中了,总要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吧。”
李承明沉思许久,才缓缓道:“我们的口号是外驱鞑虏,内除国贼,兴复华夏,人人如龙!
新军名字就从这里取吧,叫兴复军,怎么样?”
兴复华夏的兴复!
于是,兴复军这个名号通过了突击队员的一致同意,成为新军的正式名号!
......
兴复军原来有八个连,又从原守城军队中八挑一,挑出近百人组成一个新的连队。
再从城里招收青壮组成一个连队,由于城里的百姓还不信任兴复军,所以主动投军的人并不多,反而城外的青壮有不少听到消息主动进城投军的。
他们投军也不是为了什么高尚的理想,而是看中了投军后能拿五两银子的迁移费,和可以预支一个月的饷银。
有不少没有土地的佃户,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同时也想为家人留下一笔钱,所以听说兴复军招兵买马就急忙赶来投军。
七两银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少了,这也是吸引城外百姓投军的最直接的原因。
如果兴复军多停留几天的话,招个五六百人也是件很容易的事。
加上新编的两个连队,现在兴复军有十个连队共一千来人。
突击队员也不再兼任连长,而是从原连队中表现优异的排长中选出一人担任连长。
李承民担任兴复军的总指挥,其他突击队员担任兴复军教官,平时负责兴复军的操练,战时可担任一个或多个连队的指挥使。
理清了兴复军的指挥体系和权责后,一切工作正常开展起来,李承明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通讯员周镭在步话机里汇报道:“队长,那两个童军连的人都已经进城了!”
李承明回道:“那就安排他们去休息吧”
童军连的大多都是兴复军士兵的子侄,这次兴复军来攻打荆门城时,童军连的人都留在寨子里。
计划明天一大早兴复军就开拔撤离,所以童军连也要过来先汇合,等明早一起撤离。
不一会儿,突击手梁子城那边又呼过来对李承明汇报:“队长,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匠户大多都不愿意离开!”
“那就提高薪酬!”
“那也不行,迁户费我都提高到三十两银子了,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这些老匠户一般都有家有业又有手艺,不肯从军也是正常!”
李承明扶着额头,心道要不实在没办法就动用武力威胁一下?
转念又摇摇头,除了降军和俘虏外,兴复军不强迫任何人加入。
就算是降军和俘虏,也不是谁想加入就能加入的。
李承明问道:“现在招到几个匠人了?”
梁子城那边道:“铁匠十三人,木匠十五人,还有裁缝六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末:特种部队在1645》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