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 章 缘木求鱼(1/3)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孟子告诉齐宣王,要量一量、称一称自已的心,那么接下来就要剖心了。接下来开始去反问,通过反问让齐宣王清楚地知道自已的心里到底装着什么?到底在想什么?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是难道的意思,难道,大王您兴甲兵,也就是动员军队,让您的士臣处于危险之中,和各诸侯之间结怨,难道您就会觉得快乐吗?
我们再看这句反问,因为齐宣王想要称霸于诸侯,所以这里孟子去问齐宣王,现在您去动员您的军队,让您的士臣,兵士、百姓都处于危险之中,并且还会和其他的诸侯结怨,请问这样,您的心里是快乐的吗?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说不是这个样子的,我怎么会快乐?这里齐宣王讲到了,这样做并不快乐,只不过我想要实现,自已心中所想,想要实现自已的愿望罢了。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这个时候孟子又问了,说大王您的愿望,可以说来听一听吗?
王笑而不言。我们看这段对话很有意思,首先孟子问了齐宣王,动员军队,难道您会觉得心里很快乐吗?齐宣王说不会,我怎么会快乐呢?只不过为了实现自已的愿望,孟子又问,那愿望可不可以讲一讲呢?王笑而不言,齐宣王笑了没有讲,为什么不能讲呢?
如果他的愿望,他的理想,是在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有什么不可以讲的呢?因为他的愿望,并不是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所以不能讲,但是大家心知肚明。
这里我们还要重点来看,我们看齐宣王想要兴兵,动员军队,这并不是他心之所向,这是被欲望所驱使的,并不是他真的喜欢这件事情,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已的欲望,满足自已的愿望,不得已而为之,这就叫欲望所驱使。
我们这里又要做延伸了,我们生活当中,想要去做一件事情,首先有的人是心之所向,是我喜欢,所以我去做这件事情。
那么还有第二种,如果不是心之所向,那就是欲望的驱使,说我想要满足某方面的欲望,所以我不得不做。当一个人,如果是被欲望驱使,去做事情的,你就会很痛苦,你不会快乐,并且你没有办法讲出口,这就是齐宣王笑而不言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办法说出来,但是通过他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欲望是什么,他见孟子直接就问齐桓、晋文之事。因为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曾经的春秋五霸,问到如何称霸,也就知道他的心中所想,我们也自然就知道,他的欲望到底是什么。
所以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时刻的去称一称、量一量自已的心,我们去看一看做一件事情是心之所向,还是被欲望所驱使?既然齐宣王笑而不言,那么孟子自然是要讲的,因为孟子清晰的知道,齐宣王的心里在想什么。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肥甘指的是肥美甘甜,难道您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足于口吗?反问句轻煖指的是既轻快又保暖,难道是因为轻快保暖的衣物,不够满足我们身体所用的吗?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还是因为彩色明亮的,不足够我们去看的呢?还是因为美妙的音乐,声音不足够我们听的?我们回头,再来看孟子反问的这几句,无非是口腹之欲,难道是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吗?
接下来是我们身体的欲望和需求,是轻快保暖的衣服,不够穿吗?再接下来是我们的目之所及,难道我们看到的彩色明亮的东西,不够看吗?还是我们耳朵听到的声音,不足够听?
这几句反问讲出人的需求和欲望,去看看我们生活,当中的需求和欲望,无非就是如此。
说我的身体会让他更舒服,我穿得更好,我的口让他吃得更好,喝得更好,我的耳朵可以听到更多好听的,我喜欢听的,可以给我带来美妙感受的,还有目之所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景色,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色彩,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我们喜欢看的,所以它既是人的需求,也是人的欲望。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便嬖是指的得到大王宠幸的人,可以侍奉在前,也就是乖巧的人,我们这句话要去思考一下。
首先他是宠幸的人,如果不是他宠幸的人,他就不希望服侍在自已的身前,所以既是他宠幸的,是他喜欢的,又可以侍奉在前,我们称之为便嬖,这句话同样是反问,说难道您宠幸的喜欢的人,服侍在前的人还不够使唤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孟子,详解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