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一章 卷二(1/5)
他们无恶不作,杀死无计其数的老百姓,多亏共产党把小日本打跑了,赶走了他们。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多少都会些日语。姥爷不仅会日语,还会俄文,那是他在大学时的必修课,由于常年不用,也几乎忘光了。但有的还记得,比如“乌拉”就是万岁,“达斯维达尼亚”就是再见,“巴德玛”就是莫斯科,姥爷还说,说俄语必须得会打嘟噜,这个要是不会,那就学不好俄语,说完后,他就打了一个嘟噜,杨威还真没学会。
这天午后,之琴决心学学自行车,尚院长把自己的自行车推出来,范洪生给之琴讲要领,先单腿登,两手握把看前方,要保持车不歪,之琴蹬了几次,车还是歪,不懂平衡这个劲,又总是怕倒,因为个子矮,怎么也把持不了平衡,学了几十分钟,毫没长进,就是怕倒。
“不行,我是学不会了!再也不学了。”
之琴只好放弃,刘丽梅过来,继续讲这个原理,要想身体和车平衡,两手握把,随时调方向,要倒时也不倒了。但是,千万要排除怕倒的心里,只有不怕倒,才能学会。
之琴扶着车,蹬了一下,没走一米,又停了,“不行,我就是怕倒,我胆小。”她连蹬几次都如此,大家都希望她学会骑车,终于失败。
这天在妇科门诊,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患者,她扒开衣襟,指着左侧乳房,“大夫,就这个地方有包,从来不疼,不知啥时出来的,前几天无意中摸到的,不疼不痒,我没在意。后来我和赤脚医说了,他让我必须上医院,我这才来。”
之琴给她做了检查,“确实是个包,有些硬,我带你去外科看看。”说着来到外科,焦文乐也检查了一遍,说:“这个包不乐观!你必须去市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不能耽误!”患者这才恍然大悟。
前几天来拔牙的中年男子今天又来了。
“大夫,你把我牙给拔错了,我疼的这个牙没拔,你反倒把我的好牙给拔了,上次拔完后,回去还是疼,我觉得怎么还疼呢?一照镜子,发现好牙给拔掉了,疼的这个还在。”
郭淑菊看着他说:“那是你没说明白。”
“我得怎么说是明白,明明是怨你没听明白。”两人吵了起来。尚院长过来调解几句:“这么地吧,这个坏牙再重拔,费用不要了,怎样?”
“那只能这样了,我不能不拔呀!”郭大夫重新又拔了一次,事情才完。
第二天早会,尚院长不客气地批评了郭大夫,工作不细致认真,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失和痛苦。这种工作态度不可取,大家都要吸取教训,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稍有不慎就是人命关天,必须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又是一个礼拜日,大夫们买好了茄苗,西红柿苗等等,挑着水都开始栽苗。之琴接产下午才回来,她去把要栽的各种苗都买来,然后和杨威俩挑一担水,准备去地里,父母也要去,那就一同走吧。
杨威和妈妈俩换着挑水来到了地边,前几天种的小白菜菠菜长得可好了,种的苞米,芸豆和黄豆也都冒出来了,大家喜气洋洋,之琴刨好了垵,杨威栽苗,父母觉得不对,应该先浇水,再插苗吧?
杨威说:“必须先插苗,后浇水,这是规矩,我从小就这么干的。”二老说:“咱们真是外行,农民也不简单,都有一套技术。”
隔了几垅的童小峰和郭淑菊也在栽苗,两人都是城里人,种地弄菜一窍不通,杨威过去看他们在栽什么,原来是辣椒,一垵一棵,都先浇水,后插苗。杨威笑着说:“一棵太少了,得两棵一垵,应先栽苗,后浇水。”
之琴也过来看看,郭淑菊说:“上午孩子闹,这下午才来,别人都栽完了,咱俩全不懂,多亏小杨威告诉。”
“还有,茄子千万别栽深了,缓苗慢,不爱长。”杨威又指导一番。
“你看,这真是小小技术员哪!”童大夫笑着说“这回明白了,先干栽后浇水。”说着刨起了垵。
栽完了秧苗,这块菜地就算种齐了。放眼望去,大地里的庄稼苗嫩绿一片。天越发热了,每到夜晚,稻田地里蛙声一片,此起彼复,生产队插秧正忙。
这天午后,一队的社员们总算把这片地的稻苗插完了,还不到五点钟,队长提前收了工,太阳还有一杆子高呢,武二娘随大伙往家走去。
打开门锁,屋里静悄悄的,走进里屋,一岁半的小儿子站在窗台边玩呢,腰中拴着的绳子牢牢地把他固定在炕上,绳子的另一头拴在窗台的柱子上,看见妈妈回来了,他马上扑了过来。
武二娘觉得二女儿怎么没了呢?平时早就笑着跑了过来,门是锁着的,她是不会跑出去的,她返回外屋,一眼看见水缸下的小板凳,她的心简直要跳了出来,猛然间,她望见了缸中的两只脚,她大叫一声:“二丫,妈来啦!”顺手把孩子拎出了水缸,“我的孩子呀!快来人呀!”
她抱起孩子直奔医院,全体大夫闻声全过来了,大家仔细一看,孩子早就死了,根本没了脉搏心跳,“她不行了,走啦,救不过来了!”
“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远山,呼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