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五章 卷二(3/5)
这饭菜就很不错了,还弄什么!”之琴说。
“大伙吃吧,别客气,都动筷!”井大嫂拿起筷子先吃了一口,大家这才拿起筷子吃了起来,井书记几杯下肚,很是兴奋,大家都说菜真香,贺梅说:“臭豆腐就大米饭更香,我就爱吃这个。”
井书记夹了几粒豆嚼着,放下筷子说:“周大夫来好几年了吧?”
“快七年了。”
“我记得是64年,当时生产队还搞四清呢,有一天接到医院朴院长电话,问你周大夫什么时候能回去?那边还有一个孕妇要生,马车都来了,我还不知道周大夫是谁,去哪家接产?后来一问才知是鲜队的老李家生孩子,我就去了他家,这才第一次见到周大夫。
听说是难产,老娘婆弄不了,才找你来的。我去时孩子已生完,我把院长的话告诉了你,你当即告诉我,给院长回个话,这边已生完,还算平安,你马上就回去。当时老李家饭都做好了,让你吃点,你说啥没吃,收拾东西就准备往回走。”
“是这么回事,当时我还不知道你是大队书记,那天眼看天就黑了,我是紧赶慢赶,必须得回去,走了不到一半,能有七八里地吧,天就黑了,正有点害怕呢,前边来了一挂马车,走到近前,车伙问一声,你是医院的周大夫吗?我说是,我正急着往回走呢,他说上车吧,我们特意来接你的,我跟车就去了红旗林场,也是一个难产。”
“你说你这大夫该多辛苦,东西南北几十里地的跑,真不容易。我们这个地区自从有了周大夫后,这妇女生孩子就没死过一个,老百姓都说现在山上的小死孩少多了,以前山上总有小死孩,用稻草捆上就扔了。”
“我们是新法接生,新生儿破伤风几乎没有了,这就保证了妇女及婴儿的健康,咱们培养新式接生员,就是这个目的。”
“你没来之前,产妇生产经常就有死的,大人孩子全没,常有的事,这个地区有了你这个产科大夫,这些妇女可得好了,真了不起呀!”
“过奖了过奖了,这是我们应做的工作,份内的职责,应该的。”大家都点头。
午后,银姬和桂莲带着仨人去二队走访,从45岁以下生孩子最多的人家走起,每到一户,大家边宣传讲解国家政策,边征求个人想法,还想生吗?你不觉得累吗?有办法不让你生,你同意吗?一连走了十几户,这些妇女也都听明白了,原来国家是让妇女们少生孩子,这倒是好事。
有一位四十来岁的,生了七八个了,自己做不了主,说是得听当家的,上环那玩意是不是很疼啊?肚子里放个环能好吗?表示怀疑。
正好邻居大婶过来串门,看这么多大夫,领导到家里来动员,她很好奇,从头到尾的听,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少生孩子,这个媳妇拿不定主意,她当即就说:“我要是你呀,我就带环,有这么多办法不生该多好,你愿意生孩子呀!你不嫌疼啊?像过去是没办法,不生不行,你看我生十个孩子,死了八个,剩两个,才算成人,当初要是有这些办法,我才不生这么多孩子呢,抽风的抽风,病的病,我那眼泪都哭干了,死一个能不哭吗?都活蹦乱跳的,两三岁的,五六岁的,八九岁的,肚子疼疼就死了,还有发高烧烧死的,拉稀拉死的,就活两个多不容易,你就听大夫的话,想办法不生该多好,听你当家的干啥!”
“这位大姐挺明白,说的真对,都像你该多好。”之琴夸道。
祝大夫每到一户,都记录下姓名年龄等,回去时交给之琴再统计。大家又去了鲜族一队,连续又走了七八家,大致摸清了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多数表示赞同。
忙了一天,又快晚上了,几个人随史桂莲去了她家,大家一起动手,先闷大米饭,然后把泡好的蕨菜干猴腿干洗好,切好大葱,打好了鸡蛋,点上柴火用大锅便吵上了,贺梅掌勺,祝大夫烧火,两盘菜眨眼间端上了桌,史桂莲忙着去喂鸡,菜饭都摆上了桌,洗好了手,桂莲说:“还有咸小根菜,得切一碗,吃着下饭。”
“咱们等等你对象吧,一起吃多好。”之琴说。
“不用,他面矮,人多都不敢抬头,可老实了,不像我是母老虎。”大家都笑了。
晚上,几个人睡在了银姬的父母家,银姬和父母住一个院里,父母房子的西屋原来是哥哥李正勇和嫂子朴顺花的家,他们搬走后,西屋就闲着,之琴接产曾在这住过多次,和银姬的父母很熟,老两口六十多岁了,早早就把大炕烧热乎了,夏天也不能睡凉炕。
几个人刚一进院,老头笑呵呵地迎出来,之琴说:“阿则西,我们又来麻烦你了。”
“没关系。”银姬帮着铺好了被褥,大家躺在这鲜族的大炕上,感觉特宽敞,祝大夫更是觉得新奇,“这鲜族大炕太好了,横躺竖卧,翻跟头都行。”她第一次感受到这农村生活,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方式和习惯。贺梅也许累了,没说几句就睡着了,第一次下乡的祝文霞,反而是睡不着了,周大夫也没声了。
第二天早饭后,银姬对象,二队队长江春望和大家定好,9点半时,在公路边休息。几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远山,呼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