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五章 卷二(1/5)
这天早上,医院早会刚散,一驾马车进院,从车上跳下两个人,抱着一个小婴儿,快步走进大门。
“大夫大夫,快给看看!”医生们围了上来,“怎么了?”
“他生下来一直没拉屎,这两天肚子鼓得可硬了。”
“到这屋来!”他随童小峰进了内科诊室,打开小包被,一个小小男婴露了出来,童小峰按了按腹部,确实比较硬,曹昌盛也看了看,摸了摸,“是消化不良吧!大便怎样?”
“大夫,这孩子从生下来就没拉过屎,这不憋完了吗!发现肚子发硬,这才来看。”
童小峰又问了排尿情况,“尿还挺多,就是不拉屎。”
“我看让周大夫来看看吧,儿科她懂一些,如果消化不好,不至于不拉。”曹昌盛说着就出去了,周之琴刚好从药房出来,拿着酒精瓶和脱籽棉,曹大夫一摆手,她便来到内科,把东西放下,看到床上的婴儿肚脐还没掉呢,一摸肚子确实太硬,“奶水足不足,尿多不?”
“奶还行,都吃不了,尿也多,就是不拉屎,从生下来已六天了,一泼屎也没拉。”
“胎粪有没有?”
“没有,没见着哇?”
之琴把婴儿抱起,从头到脚检查一遍,后背脊柱都摸到了,“这孩子从外表看发育良好,没什么问题,我怀疑他肛门闭锁,或肠管发育不良,看看肛门吧。”
说着,她扒看肛门处,稍稍往里,根本不见括约肌,没有黏膜处。“把焦大夫找来,让他看看。”
焦文乐来了后,重新检查此处,确定根本没肛门,确实是发育异常。“这个小患者无肛门,所以必须再造肛门,得马上去省医院做手术,一小时都不能耽误。”
年轻的父亲当时就哭了,流着泪哽咽着,“我没出过门,找不着哇!”
“赶紧找两个人陪你去,带上钱,没有找不到的。”
大家都安慰着他们,大夫们都过来看看这个可怜又不幸的小男婴,他两眼无奈地望着大家,两只小手在抓挠着,年轻的爸爸裹好他,抱出了医院,马车掉头往回走了。
曹昌盛说:“过去有人骂人,有时就骂,你生小孩没屁眼,这回可真看到了,真没屁眼。”
“这真是头一回遇到,太少见了。”大家都感慨道。
“这个病极罕见,我接半辈子产,这是第二例。”之琴说。
天说热就热了起来,六月中旬,山间平川,庄稼苗一片嫩绿,满眼望去一片春色。
为了进一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尚院长多次传达了市县卫生局的指示,要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指导计划生育,进一步广泛的发动群众,深入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所以,医院的重点工作要放在计划生育上。
这天早上,周大夫,祝文霞还有贺梅,坐班车去了平都。大队井书记,妇女主任史桂莲,还有李银姬,都在车站等大家呢,车一到站,几个人寒暄一阵,只有祝大夫和大家不熟,之琴向他们作了介绍。
井书记说:“今天两个汉队都铲地,我们先去一队看看,说是在西山北沟铲苞米,我先带路。”
说着他戴上草帽,从公路边的一条小路向北走,大家都跟在他后边,穿过社员家的住宅,往山的方向走去,越走离人家越远。之琴仍背着药箱,只要她下乡是必拿不可,随时就可给病人看病上药,随时随地可以接生。井书记是土改时的老党员,识字不多,但很有威信,是贺梅的远房舅舅,“慢点走大舅,咱们都跟不上了。
“你看这小苗长得多好,稻苗也好。”他慢下步子,回头笑着看了大家一眼,说着指着。
“平都真是个好地方,山离得很远,一眼望去全是平地,怪不得有这么多稻田,一眼望不到头。”之琴跟后,边走边说。
“平都多数是鲜族,他们会种稻子,几十年前,还有更早的,百八十年前,这里就有鲜族,那时就有稻田了。小日本时,鲜族人来了很多,专给他们种稻子,小鬼子强迫朝鲜人开水田,这里很多地,就是那时候开始种的。现在越开越多,有两三千亩水田了。原来平都比桦树岭还大,人多地也多,当时小日本的警察署和国民党公署,都设在这个地方”
“怪不得这地方有这么多房子。”祝文霞很好奇的说了句。大家说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山根下。
“我看着了。”贺梅抬头指了指前面不远的一个山坡上,很多人在移动。
“那咱们先歇会儿,等他们下来歇气时咱们再过去。”
井书记说完,摘下草帽搧了起来,大家停下脚步,之琴看了一下表,九点多点儿。大家索性坐在了地上,井书记卷了一支烟抽了起来,山间不时传来各种鸟鸣声。
“这山区风景可真美,一到春天真是好看,满眼是绿色,你看那小花多好看!”祝文霞指着草丛中的猫耳朵花说。
“你这是新来乍到,感觉新鲜,像咱们都看惯了,不觉得好看。”妇女主任史桂莲笑着回了一句。
银姬问她:“搞对象没祝大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远山,呼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