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一章 卷二(3/5)
能干得出色!”
刘培新说:“说得对!周大夫我们都舍不得你,你一走这医院就没意思了,妇产科就撂下了。”
之琴搂着小孟也哭了。
天黑后,之琴把粉红色的蚕丝被面送给金大婶儿,祝她老儿子早日结婚,金大婶儿很是感动,说了不少感谢的话,之琴更是感谢大婶儿,在生活上给她很多帮助,吃的用的,自己永远不会忘记。告别了金大婶,她又去了阎大嫂家,敲了一下门,门是开着的,她就竟直走了进去,几个孩子都在家,点着小油灯,阎大嫂在灯下捻着细麻绳,
“我不少日子没来了,孩子都放假了!”
“快坐周大夫,今天有空了,我想给你拿点土豆呢,咱们已开始刨了。”
“不用拿了,老是想着我,我调走了,调到桦树岭医院了,明天我就离开这里了,我真是舍不得你们,你对我的照顾太多了,我也没买什么。”说着,她把两件格上衣,两双绿胶鞋从兜里拿出,放到了炕上,“用不着,还买什么东西呢?真想不到,还给调走啦,那再见面就难了!”
“有机会我就回来看你,阎立明考得怎么样?这一年没少给我捎东西捎信,周姨得谢谢你呀!”
“不用周姨!”阎立明笑着说。之琴走了,全家出来送,刚好阎大哥溜达回来了,“坐一会儿吧,忙什么。”
“周大夫调走了,明天就离开这了,今天来看看咱们。”
“调走啦!哎呀!这小地方是养不住大鱼的,再见面就难喽!”
“有机会我就来看你们,回去吧!”
第二天拂晓,天还有点黑,之琴拎兜走出院子,她慢慢地踱着步子,仔细地看着这里的房屋,街道,走过铁匠铺,供销社,大队的马厩,道边的水井,脚步渐渐地远了,她时而回头望一眼······
背兜里只有几本书,一个烧剩下的毛线团,还有几件换洗的衣服。远处的山巅上,染上了金色的霞光,太阳出来了。
晚饭后,全家又扛着柴禾去了崔家,杨松朋继续点火烧炕,崔铁匠在院子里忙得满头大汗,地上放着铁锯,斧子,一堆木板,他嘴里叼着烟袋锅,两腿骑在长木凳上,双手拿着刨子,正在推一根木方子。孩子们逛了一圈,跟着妈妈来到房后的水井边,之琴走近井口一探头,“哎呀!挺深呢,能有两米来深哪!”孩子们更是好奇,也都伸头看看,“又黑又深,好吓人呀!”“小心,小心!”离开井口,之琴说:“这井有危险,吃水还真是个问题。”她心里犯难了。
孩子们欢天喜地的和妈妈往回走,他们都知道,家里的生活开始有了新变化,几天后,妈妈就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工作,他们不久就要搬到前街去住了,离开这个住了好几年的小矮房子,饥饿和寒冷永远铸进了他们不灭的记忆中,美丽的大自然,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愉快,在这山根下的小屋中,度过了他们最宝贵的童年时代,难舍难分的心情溢于言表。
之琴珍惜每一天的时光,手脚麻利地缝补洗做,赶做棉袄棉裤,抽出时间带孩子把土豆起出来,孩子们什么活都会干,先拔秧子再刨土豆,一把镢头抢着刨,都要亲自刨一刨,捡出大大小小的金蛋蛋,够一土篮就抬回家,装进囤子里。趁着天好,又把棉鞋拿到河边刷净晒干,把破损的地方都补好,留着天冷时穿上。
新盘的炕已干了,木板间壁墙也钉好了,一个顺山炕的大屋变成了两小间。还有两天之琴就要走了,她去供销社买了一领新炕席,铺到了新炕上,又买一把新锁。
晚上真正的搬家开始了,出现最棘手的问题是:大酱缸如何搬?思来想去,只好舀进水桶里抬过去,于是两人一伙,把酱桶一步步抬到崔家。队长答应出个牛车给搬家。
孙国才套好牛,亲自赶到了院中,两家人七手八脚把被褥衣物等装上了车,然后孩子们也坐了上去,卸完后,牛车又慢腾腾地回到院中,大家又是一阵忙乱,先把空酱缸抬上车,然后就往囤子里捣土豆,最后把水缸咸菜缸全装上了车,还有几个空囤子也扔了上去,满满一车,杨松朋坐上了后沿子,老牛慢慢地前行着,之琴和孩子们还有孙家老小,站在院子里难舍难分,之琴说了很多感激的话,她接过孙婶怀中的二虎亲了亲,天也快黑了,两家人这才分手。之琴和孩子们下了坡儿,顺着大道向前街走去。
到了新环境,大人孩子都不习惯,里出外进,都得面对崔家人。之琴抓紧时间整理新家,钉碗架,安水缸,酱缸安在南窗下的檐头外,钉好四个桩,扣上了铁锅,这件大事才算完成,这缸酱是家中一年的吃食,比什么都重要,都弄完后,之琴心里踏实多了。生活的变故始料未及,几天前的一个想法,竟然在几天后实现了,她心里是五味杂陈。
第二天,全家早早起来,之琴要坐第一帮车,赶往县里卫生局报到,然后坐下午的汽车去桦树岭。杨松朋扛着行李,孩子们抢着给妈妈拎兜,之琴拉着杨威出了院子,他们感觉住在这去街里近多了。
到了汽车站,排上了头几号,票买到了。他们依偎在妈妈身边,看着墙上的钟,之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远山,呼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