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八章 卷二(4/5)
了一招,没白来,太难得了。”
“这是万不得已,尽量少做,风险极大,容易子宫破裂大出血,可了不得呀!”
三小时后,患者一切正常,没有出血现象,俩人这才离开。夕阳又红又大,像红蛋蛋趴在山梁上。
还有两天就回去了,之琴早起晚睡,收拾家务,赶做棉衣裤。周六上午,七队社员们都来到许家坡北边的高粱地铲地,干了没一会儿,吴大嘴和小伙子刘世龙就打了起来,两人垅挨垅铲着,刘世龙早早就到了地头,一扔下锄头,先坐地上歇一会儿,第二个来回他还是倒扒皮,高梁苗留苗太密,也没打去几棵,吴大嘴看不过去,就冲他说几句,“你这铲法不行,草都没死没去根,浮土只是盖上了,一半草没死,苗也没间几棵,你胡弄它,到秋天它糊弄你,打不出粮食,那能行吗!”
“我就这干法,你能怎地!你算老几!队长还没管呢,我能听你的吗!”说着,他照扒下去,吴大嘴气不过,过去就用锄头别住了刘世龙的锄头,“我就管你了,非管不可,你怎么地吧,不对还不行说,小兔崽子!”
“你还骂我!”两人说说扭在了一起,刘世龙觉得理亏,有点挂不住脸,拿起锄头就刨向了吴大嘴,锄头落下他也傻了眼,只见血从吴大嘴的头上一直流到前胸脯,几个人扶着他,赶快来找之琴,她一看前额发际处头皮被削破一块,足有鸡蛋大小,很是危险,险些伤了眼睛,立刻给他清创上了消炎粉,又用纱布粘好,告诉他千万别出汗,明天还得来上药,几个人谢过后,吴大嘴就独自回家了,一场风波过去。
咯哒!咯哒!咯咯哒!快到中午了,又传来母鸡下蛋的叫声,之琴打开围栏门,来到鸡窝旁,伸手一摸两个蛋,难为孩子们能把小鸡养大,每天都精心呵护着,终于能吃上鸡蛋了,她真佩服几个小玩意儿,竟能把鸡养大,还能下几个蛋,虽然只有两只母鸡,但这可是孩子们一年的心血劳动换来的,她感到很欣慰。晚上她又给孩子们蒸了一大锅韭菜鸡蛋馅儿的两合面大包子,把自己每月仅有的几斤白面,想方设法来改善一下生活。
周日这天,趁孩子们在家,全家早早起来推磨,太阳一升高就热了,第一遍苞米推完筛完后推第二遍,由于米粒变小了,推时得用力,很滞。之琴尽量多推,每人十圈,杨威推五圈,杨迈就接上,一个接一个,这样就不迷糊了,之琴转不到十圈,就要迷糊了,她越发慢了,脚步发沉了,但她硬说行,杨迈要接过去,她硬坚持,磨杆子在腰间,她牢牢把住,怕一时倒下去,推了几圈,她突然蹲下哇的一口吐了,几个孩子连忙扶她进屋躺下,“妈,你别推了,你推不了磨,筛吧,咱们推,咱们都不迷糊。”杨迈说着又去推了,上午总算把磨推完了,解决了半个多月的吃食。
下午孩子们要去上山采菜,央求妈妈也去,他们不远走,就在近处的几座山采点。
之琴难得和孩子们一块儿上山,天很热了,每人都挎着筐,杨策拎着一根木棍,走在最前面,时不时拍打着两边的草丛,他们顺着羊肠小路,向斜岔子沟奔去,那里有一面阳坡,长着一片片的蕨菜,猫爪子大叶芹等等,满山遍野的枯草中,泛着片片新绿,各种野菜长满了沟沟坎坎,之琴只揪蕨菜和猫爪子,别的不熟,他们领着妈妈走了一片又一片,过了沟又上了一面山,这里的松林又高又密,头顶几乎见不到阳光,微风吹来,如沙沙乐声,非常的凉爽。
“咱们在这歇一会儿吧。”之琴说,几个孩子放下筐,席地而坐,“这里太凉快了,真好,我一年也没上过几次山,上山虽累点,但心情特别高兴,边走边玩,自由自在呀!在树林里说话还有回音,多有意思。”之琴笑着,眉飞色舞的和孩子们说着。
“啊,那叫回音呀!”杨威说,“怪不得,一进大树林子里,说话声就变大了。”
“哎......”杨策随后便大喊一声,接着在密林远处,哎声连续回荡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杨迈大声唱起来,几个孩子便一起大喊着唱了下去,回音不断,传到好远好远,如多声部联唱,孩子们甚是高兴,他们都靠在妈妈的后背上,尽情展示着歌喉,他们点着头,晃着腰,仰着小细脖,声嘶力竭地欢唱着......在这蓝天绿树下,歌声传出森林,传出高山,传向四方......
歇够了,他们都拍拍屁股,拎起小筐,带妈妈去一个有溪水流过的阴坡,那里长着无数的红色猴腿儿,孩子们非常熟悉这个地方,只要采菜必来此处,他们告诉妈妈,这里蛇多,要特别小心,几个人都折了一根树条,使劲地甩向草丛,然后等蛇爬走,这才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弯下身子揪起来,之琴很认识这个和蕨菜长得差不多的一根腿儿,除了全身是红色,就是腿上有几个卷曲的叶片,顶尖也长着一堆小手一般的卷曲嫩叶,孩子们眼尖手快,只听揪断的声音,一把把的放进筐里,不一会儿工夫,筐已满了。
走出了沟塘子,太阳还有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远山,呼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