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远 山,呼唤 第七章 卷二(3/4)
家都往山下跑,离开一段距离后才逃出危险。
原来孙婶儿发现有几个黑蜂子飞到她身上了,她知道这边上肯定有蜂窝,这遇上可了不得。一阵紧张后,大家从另一个方向往山那边去。最后,几个人坐在坡上歇一会儿,孙婶儿找两个石块开始砸起榛子来,几个孩子也都砸了起来,杨策终于吃到了又甜又香的榛子了。
大家砸一会儿,吃一会儿,好像不累不饿了,然后起来又开始摘。这一片榛子杆儿真多,孙婶儿的面袋子快满了,腰子筐也快满了,杨迈和杨策的面袋也有多半下了,再多也拿不动了,孙婶儿扯了几个拉拉藤,扎紧袋子口,又把杨迈的袋子也扎好,帮杨迈扛到肩上,自己也扛起来,大家顺路往回走,这一天是满载而归。
晚上,点上油灯围坐在炕上,之琴给孩子们砸榛子吃,每砸出一个,就送进孩子们的口中,自己也扔进嘴里一两个,她深知是两个孩子辛辛苦苦爬山摘回的,大家坐在这热乎乎的炕上,吃着这山中的珍品,感觉真是幸福极了。
整个暑假,两家的孩子们,玩得忘乎所以,到处跑风,上山下河,爬树抓虫,快乐得如一群小鸟,暑假终于结束了,新学期又开始了。
九月了,天渐凉,地里没什么菜了,嫩玉米也吃光了,多亏种些地瓜,每天烀地瓜是主食了,中午孩子们每人带两个垫吧垫吧。
这天杨松朋请教孙国才草囤子的编法,“我特意从朝鲜队买两捆草,要不地瓜得冻。”
“是得编两个明年还得用呢.”两人边说边动起手来,孙国才熟练地拿起草打起底儿来,边说要领边续草,勺把子插到下边,用三四根草穿过勺把儿,拧两拧后再续草即可,杨松朋一看就会,接过来照样续草穿眼拧劲再续草,“你倒是个文化人,心灵,一看就会了,行了你就拧吧。”说着,他卷了一支烟抽了起来,杨松朋坐在木墩上就编了起来,一圈比一圈好,工夫不大,直径一尺多的圆底盘就编完了,“粗细差不多了,该起身了吧?”
“好弄,把最后一把草提上去,一拧,再续再拧就是筐沿儿了。”只一会儿工夫,就是一个草盘了,杨松朋从一扎高一直编到二尺来高,两捆草也快没了,草囤子也编成了。
那天下班时,之琴刚走出门诊室,医院门口来一辆马车,下来两个人,一个老头手拿鞭子推门进来,高声大气地问:“大夫啊,我儿媳妇要生孩子了,能给接不?我儿子说了,要找个好接生员,咱队里有人说,医院有个好大夫能接,所以就上这来了。”之琴详细问了患者的情况,然后告诉院长一声,把药箱产包拿好,就随患者家属上了马车,此时天已快黑。出了街里往西,一直顺大道奔去,马车不紧不慢地走着,尽管车伙总是抽它一下,让它快些走,可它就是慢慢地行进着。大家都不作声,之琴心里发空,不知是害怕还是肚子饿,她心里惦念着孩子们,晚上不知吃些什么。
车轴嘎吱嘎吱地响着,这使她想起去年这时候,刚来此地的那天晚上,满天繁星,是牛车把他们拉到目的地。时光真快,一年过去了。
天越来越黑,前面有灯光了。不一会儿进了村子,大家下了车,车伙赶着马车进了一个大院,时间不长就出来了,“走吧大夫,咱们还得走一会儿才能到我家。”
“多远?”
“二里多地吧。”
“还有二里?”
几个人出了村子,往一个沟里走去。初二三的上玄月如一撇弯眉,天黑得几乎看不见路,之琴心里七上八下,走了十多分钟,忽听有流水声,“还有河呢?”
“一条小河没事儿!”说着几个人就到了河边,之琴猫腰仔细一看,只有一米多宽,看样子水不深。车伙先迈上一块大石板,然后伸手去拉之琴,两步就跨过去了,几个人眨眼间过了河,然后就顺着山根小路越走越高,拐了几个弯,便看见了灯光,“这就到了。”
说着他们来到了一个平台上,隐约能看见几间房子,还未走到跟前,一个老太太急声喊道:“可来了,把我急死了!”之琴把产包药箱放炕上,来到患者边,灯光太弱了,她看不清坐在炕梢的患者,“大嫂,灯火太小了,挑大点儿,我看不清,灯里的油够不够?到时没有可就糟了,得把灯油灌好。”
“是呀,还真不知道,老头子,洋油还有多少?得多弄点儿。”“知道了。”
之琴拿过油灯让坐在炕边的儿媳妇顺炕躺下,这时她才看清产妇的脸,小媳妇长得蛮好看,高鼻大眼,梳两个小短辫儿,精精神神。婆婆这时拿着灯,之琴开始做检查,“胎心脉搏正常,但胎头位置不对,疼得慢,又是头兽,这孩子不能太快了,我看是个臀足位,你得多走走活动活动,生的就快些,还得多吃饭,有劲儿才行。”婆媳俩听完大夫的话,心就放下了。
“现在又不疼了。”小媳妇说着在屋地慢慢踱步。婆婆很壮实,把油灯放在柜子上说:“大夫快来吃饭吧,我都做好了.”之琴洗洗手走进东屋,这时车伙进屋对婆婆说:“屋里的,快给大夫拿饭,肯定饿了,我也饿了。”婆婆很快把一小盆贴饼子端上来,转身又去厨房端上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远山,呼唤》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