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6章 科幻片元年(1/3)
春节档的电影院内,人声鼎沸,每一块大银幕前都聚集着满怀期待的观众。
其中,《流浪地球》的海报尤为引人注目,那艘巨大的行星发动机仿佛正缓缓启动,带着地球驶向未知的宇宙深处。
“你听说了吗?《流浪地球》上映四天,票房已经破了十亿!”
小张兴奋地对着身旁的朋友小李说道。
小李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真的吗?这也太厉害了!我还听说连卡梅隆都亲自下场宣传了!”
两人边说边走向检票口,手中的电影票仿佛是一张通往新世界的船票。
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流浪地球》的讨论如火如荼。
郭帆导演的长文《小破球,要学会抬头!》被无数网友转发,其中卡梅隆的祝贺更是引发了轰动。
“Good luck with your space journey of the Wandering Earth. Good luck with the voyage of Chinese sci-fi films.”
卡梅隆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华夏科幻电影的从业者们信心倍增。
郭帆看到卡梅隆的转发后,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
他赶紧转发并回复:“感谢卡神的祝福!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电影放映结束,灯光亮起,观众们的脸上洋溢着震撼与惊喜。
他们纷纷起身,议论纷纷,对《流浪地球》赞不绝口。
“这真的是华夏人拍的吗?太震撼了!”
一个年轻女孩对身旁的男友说道。
男友点头表示赞同:
“是啊,特效、剧情、演技都太棒了!这绝对是今年春节档的口碑之王!”
与此同时,原著作者、电影监制刘慈欣在观影后热泪盈眶。
他在个人微博上感慨道:
“华夏的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这句话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成为《流浪地球》口碑炸裂的最佳注脚。
自《三体》以来,华夏电影市场一直期待着科幻元年的真正启航。
如今,《流浪地球》终于承载了这份寄托,成为华夏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回顾过去,华夏的科幻电影并非一片空白。
从1980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开始,华夏科幻电影曾有过短暂的春天。
然而,随着科幻文学的式微,科幻电影也陷入了沉寂。
但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华夏的太空探索步伐却从未停止。
从神舟一号到嫦娥四号,华夏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遗憾的是,科幻电影并未能同步“反哺”华夏航天事业。
《流浪地球》的成功,无疑为华夏科幻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让人们看到了华夏科幻电影的无限可能,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科幻电影与航天事业之间的关系。
在《流浪地球》的热映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幻电影与航天事业之间的互动。
他们意识到,科幻电影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还能够鼓励青少年投身于航天事业。
“你知道吗?美国有很多与NASA有关的太空夏令营,现在很多华夏青少年都选择去那里短期游学。”
小李对小张说道。
小张点了点头:
“是啊,科幻电影和航天事业是相辅相成的。希望《流浪地球》能够成为华夏科幻电影和航天事业之间的桥梁。”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他们知道,《流浪地球》只是开始,华夏科幻电影的壮丽航程才刚刚开始启航。
而在这段航程中,他们将与华夏的航天事业一起,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
《流浪地球》爆火之后,所有主创都收到欢迎和采访!
作为主创之一,郁刚自然也不例外。
“大家好,我是郁刚。”
站在镁光灯下,郁刚的笑容温暖而亲切,他的名字总能瞬间点燃现场的气氛,带来一丝轻松与欢笑。
他环视四周,那双充满故事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们知道吗?我的名字背后有个小故事。”
话音刚落,人群中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这一刻的温馨与期待。
“我妈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世上有浴缸这种东西。”
郁刚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自嘲,却也让在场的人都会心一笑,
“那时候,流行的名字都是‘石刚’、‘王刚’之类的,我妈觉得‘郁刚’很好听,就这么定了。”
“所以,每次你们洗澡的时候,别忘了想想我,郁刚,和浴缸可是有缘分的哦。”他幽默地补充道,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说到我为什么会成为科幻导演,这还得从我九岁那年说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那年华娱,相约1998》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