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1章(1/2)
发帖人是“钱江数据中心”,名字后面带了一个官字的标识,给人一种正品的感觉。
由于刚开通不久,上面的动态不算多,总共十来条。
“3月3日,钱江数据中心11号园区的建设开始启动,主任何有道出席并参与剪彩仪式,会上,何有道主任发布了重要讲话,他说……”
“4月22日,对于数据中心和方周公司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今天双方完成入驻签字仪式,方舟公司(ark inc.)成为入驻数据中心的头号标杆企业!方舟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互联网公司……位于6号园区,6号园区占地460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
5月份以前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从以前的政务网上转载过来的。
5月份之后都是新发的,很明显的感受是,内容短了。
“热烈祝贺钱江数据中心第1000家企业入驻!”
“新的招商政策发布了,请点击下面的链接下载。”
……
朱启明看的很仔细,差不多每一条动态都认真阅读,这也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看完这些信息,他发现了一件事。
发布在这上面的信息,明显能感受到一点,那就是亲民。
国家大力提倡“走群众路线”,坚决摒弃以前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
如何亲民,是所有工作人员都在探索的一件事。
显然,何有道在这件事上走在了前面。
动态上面发文,除了文字上能明显感受到不同外,还有一点是政务网比不了的,那就是民众的参与感。
最近发布的动态,每一条下面有不少人回复。
比如“第1000家企业入驻”,下面有很多人发来祝贺;“新政策”下面则是有些人在咨询。
工作人员对所有问题都一一解答。
看到这里,朱启明心中感慨道:“这样的办公方式,不正是国家提倡的亲民与透明化办公吗?”
难怪何有道会把钱江数据中心放在网上,不但思想上与时俱进,还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说起来,我还是负责思想最开放的互联网呢,说出去都会被老战友笑话。”
朱启明当即拍板:“既然钱江数据中心都上来了,我们互联网产业发展协会也不能落后。回头我组织一次讨论会,探讨一下这件事的部署工作。”
“太好了。”
方周兴奋的叫道。
又搞定一家。
兴奋之余,方周得寸进尺:“那个啥,朱会长,您看能不能帮忙跟校园联盟的陈会长沟通一下……”
“自己去!”朱启明没好气的骂道,“德性!”
……
有了互联网产业发展协会这块牌子,国内互联网企业和相关单位,谈起来就容易多了。
方周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下属去办就好了。
当看到《互联网周刊》也入驻时,方周灵机一动,把目光转向《知心》杂志。
《知心》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刊物,读者众多。
上个月,公孙策谈了很多出版社,却唯独《知心》谈不下来,因为知心自己有网站。
虽然知心网已经名存实亡,但毕竟还有这么一个单位,如果转到阅读平台上,等于这个单位将被撤裁。
撤裁一个单位对于杂志社这样的企业来说,不是一件小事。
“能不能利用这次机会,把《知心》谈下来?”
经过多方联系后,方周终于约到了杂志社的社长,郸向军。
郸向军是《知心》的创刊人,也是《知心》的最大功臣,《知心》在他手上,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会谈是在《知心》杂志社最高规格的会议室。
不知道是出于对这件事的重视,还是杂志社一项惯例,《知心》来的人很多。
方周瞥了一眼,怕不下20人。
原本,方周为了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也带来了不少人,包括负责阅读的公孙策,以及当初在杂志社工作过的夏雪。
即便如此,加起来也才6人。
从人数上可以看出,主客场非常明显。
不过,会谈的主动性并不受人数影响。
前面做了那么多的铺垫可不是白做的,郸向军对于入驻动态没有任何疑虑。
接下来的话题转入阅读平台。
原本郸向军还在犹豫,直到方周拿出一份数据之后,事情出现转机。
这份数据是同类杂志的网络销售量。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竞争对手的销量是自家网络平台的好几倍。
《知心》是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不能被其他杂志超过,网络上也不行。
郸向军当即拍板,选择阅读为《知心》的网络合作平台。
会场上,几位网站负责人无奈的摇头叹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智霸互联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