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理中汤的研究报告》(2/3)
不振等症状。理中汤(丸)可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缓解上述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若寒邪较重,可加附子、肉桂等增强温中散寒的作用;若湿邪较重,可加茯苓、泽泻等增强燥湿利水的作用;若气滞明显,可加木香、陈皮等增强行气止痛的作用。
临床应用实例一:
患者张某,男,45岁。患有慢性胃炎多年,经常出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中医辨证为太阴病,中焦虚寒。给予理中丸治疗,处方为人参 10g、干姜 10g、白术 10g、炙甘草 6g。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胃脘隐痛明显减轻,食欲增加,大便恢复正常。
临床应用实例二:
患者李某,女,38岁。因饮食不洁导致急性肠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四肢不温等症状。中医辨证为太阴病,寒湿内盛。给予理中汤加味治疗,处方为人参 12g、干姜 12g、白术 12g、炙甘草 9g、茯苓 15g、藿香 10g、佩兰 10g。患者服药 3剂后,腹痛、腹泻、呕吐症状消失,四肢转温。
2.?呼吸系统疾病
-理中汤(丸)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这些疾病在中医辨证中属于太阴病者,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食欲不振等症状。理中汤(丸)可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缓解上述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若咳嗽、咳痰明显,可加杏仁、桔梗等增强止咳化痰的作用;若气喘明显,可加苏子、沉香等增强降气平喘的作用;若阳虚明显,可加附子、肉桂等增强温阳补肾的作用。
临床应用实例三:
患者王某,男,65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每到冬季病情加重,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畏寒肢冷、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辨证为太阴病,脾肺虚寒。给予理中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处方为人参 15g、干姜 15g、白术 15g、炙甘草 10g、苏子 12g、白芥子 12g、莱菔子 12g、肉桂 6g。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减轻,畏寒肢冷好转,食欲增加。
3.?泌尿系统疾病
-理中汤(丸)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这些疾病在中医辨证中属于太阴病者,可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食欲不振等症状。理中汤(丸)可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改善泌尿系统的功能,缓解上述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若水肿明显,可加茯苓、泽泻等增强利水消肿的作用;若蛋白尿明显,可加黄芪、山药等增强健脾补肾的作用;若血尿明显,可加白茅根、小蓟等增强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临床应用实例四:
患者赵某,女,50岁。患有慢性肾炎多年,出现水肿、蛋白尿、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中医辨证为太阴病,脾肾阳虚。给予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处方为人参 12g、干姜 12g、白术 12g、炙甘草 9g、茯苓 15g、猪苓 15g、泽泻 15g、桂枝 9g、黄芪 20g。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水肿减轻,蛋白尿减少,食欲增加,乏力好转。
4.?其他疾病
-理中汤(丸)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低血压、贫血、月经不调、痛经等。这些疾病在中医辨证中属于太阴病者,可表现为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理中汤(丸)可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改善机体的功能,缓解上述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若低血压明显,可加黄芪、升麻等增强升阳举陷的作用;若贫血明显,可加当归、熟地黄等增强补血养血的作用;若月经不调、痛经明显,可加当归、川芎等增强调经止痛的作用。
临床应用实例五:
患者孙某,女,32岁。月经量少、色淡,伴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畏寒肢冷等症状。中医辨证为太阴病,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给予理中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处方为人参 10g、干姜 10g、白术 10g、炙甘草 6g、当归 12g、川芎 10g、白芍 12g、熟地黄 15g、肉桂 6g。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月经量增加,颜色转红,头晕、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好转。
五、理中汤(丸)的药理作用
1.?调节胃肠功能
-理中汤(丸)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实验研究表明,理中汤(丸)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理中汤(丸)还可抑制胃肠道的细菌生长,减轻胃肠道的炎症反应,保护胃肠道的黏膜屏障。
-理中汤(丸)的调节胃肠功能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物的成分实现的。这些药物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疗的未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