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北上(2/4)
,轻轻松松的就被上让得去了,王仙芝在地狱如果知道了这件事,估计都感觉不到刀山火海的痛苦了吧。
黄巢和尚让在江陵会合后,继续北上,想攻打襄阳,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江西招讨使朝曹全晸,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二人合兵屯守在荆门,刘巨容埋伏在两侧的山林中,曹全晸带着清奇兵正面对敌,等黄巢到了,曹全晸出阵和黄巢对战,打了一阵曹全晸假装不敌率兵后撤,黄巢不知是计穷追不舍,等进入刘巨容的埋伏圈后,两侧伏兵突起,曹全晸夜掉头回杀,黄巢军大败,向后溃逃,二人一直追击到了江陵,乱军被杀了十之七八。
黄巢和尚让带着残兵渡江东逃,有人劝刘巨容继续追击,刘巨容说:“朝廷经常辜负人。
危机时,不惜一切代价安抚将士,在平时,又把咱们放在一旁不用。甚至有人立功了反而获罪,还不如留些贼人,作为咱们日后富贵的资本。”这句话说透了养寇自重的心理。
曹全晸带人追击黄巢,不料朝廷一直诏令,让其他人接替了他的招讨使之位,他也只好听命,悻悻地让位了,两位主将,一个不想追,一个追不了。
死了九成部众的黄巢,再次死而复生,他流窜到了鄂州,还攻陷了鄂州外城,后来又转兵向东,侵扰饶州、信州、宣州、歙州杭州等地。部众又涨到了二十几万,黄巢侵扰杭州的时候,被杭州的一员偏将用计下的不敢乱抢,匆匆而走,这个偏将名叫钱镠。
高胼这边,之前他派张璘追缴黄巢大胜,朝廷改援他为淮南节度使兼监铁转运使,推荐高骈的卢携,恢复了宰相之位,陪了郑畋的掣肘,卢携成了说一不二的首席宰相,他外接高骈,内交田令孜,权势大的熏天。他复相后,奏请让高骈担任诸道行营兵马都统,统领天下兵马。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三月。高骈被授为都统,他传檄天下,让各镇都发兵到淮南,他要一举灭掉黄巢,各镇派兵会去淮南,共计七万人。
要明白这七万人可是正规军,不是黄巢那种临时启事的乌合之众,朝廷见淮南军威如此雄壮,对灭掉黄巢充满了信心,聚齐人的高骈还是让张璘带兵,张璘渡江后,屡屡击败黄巢,黄巢躲到饶州不敢出战,张璘不依不饶围攻饶州,黄巢心虚弃城而走,逃到信州。在信州,黄巢军再次遇到了瘟疫,军士们又死了很多,加上张璘在后面追击,黄巢无奈派人送了大量金银给张璘,希望他能网开一面,写信给高骈,说自己认怂,诚心投降高骈,请高骈保一保自己,一向精明的高骈做出了人生中错误的决定,他竟然没有看出来这次还是黄巢的诈降之计,是高骈的一个错误决定,不仅害死了张璘,还断送了大唐王朝。
更可怕的是潞州的昭义军、徐州的感化军、定州的义武军随时可以渡江和张璘围攻黄巢军。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黄巢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逼上绝路的黄巢,使出了他的杀手锏,向高骈投降,高骈接到了黄巢的投降信,微微一笑:“嘿嘿,小黄你还是挺识趣的。”
高骈立即上表给朝廷,说黄巢已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让昭义军、感化军和义武军撤回去吧,免得浪费朝廷的粮食。
其实,高骈是怕其他人分他的功劳,唐廷惯例,各镇如果出辖地作战,朝廷需要补贴其军需,很多藩镇听朝廷调遣,刚离开自己的辖地,就迁延慢行,拖一天是一天,就是想要多领朝廷的补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藩镇,平时不听朝廷诏令,一旦要战事,却能奉诏出兵的原因。朝廷听高骈说不需要其他人的协助,自然高兴,谁都不想做冤大头。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五月。张璘兵围黄巢在信州城,张璘在城北百无聊赖四处转悠,张璘在等高骈送走其他军镇,就下令破城。
忽然从外面慌慌张张跑进来一个小校,大事不好黄巢偷袭城南大营,张璘下令让部将带人马5000去支援城南,部将得令领兵出发,没多久又有人来报,说城西也有黄巢兵在攻打,张璘再次下令让人带兵5000前去支援,紧接着城东也来人求援,说黄巢在攻打,形式危机张璘又让人带兵5000前去支援,三只人马离开后,张璘突然意识到不妙,城内的黄巢死了这么多人,应该没有那么多的兵力三处同时用兵。想到此处,张璘立马喊人让全军戒备。
黄巢真正的目的是城北,刚下完命令,就见大营外人影晃动,已经有人杀到了大营前,张璘顺手拿起了自己的武器,冲出了大帐,出帐的张璘。发现周边已经没有了己方的军士,荀几道正带着人看向张璘,张璘知道自己中了黄巢的奸计,现在身边无兵,纵然张璘有万夫不当之勇,也难以逆转局势,留给他的似乎只有投降,张璘决定拼死一战,在杀了数十个乱军之后,张璘被乱刀想砍死。
原来东西南三处都是黄巢的疑兵,他让人带兵在这三处放火虚张声势,自己带主力偃旗息鼓偷偷的埋伏在城北,等见城北的军事去支援其他三处后,率众冲出来,目标就是张璘,张璘死后,官军群龙无首大败。
黄巢趁机攻陷了周围的衢州、婺州,高骈得知张璘战死大怒,想要带兵去攻打黄巢,可当他听到皇朝实力重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从叛军到节度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