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5章(1/2)
翌日,东方的天际刚刚出现一抹鱼肚白,晨光熹微。
皇宫,太极殿。
因为昨日下了雨的缘故,殿外的地板上都是湿漉漉的。
大臣们进入了太极殿中,等候陛下前来主持早朝。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同走进太极殿,却见虞世南等人正围着柱子议论着什么,几人的脸上满是惊奇之色。
杜如晦有些疑惑道:
“老房啊,他们在看些什么呢?”
房玄龄摇了摇头道:
“不知道,过去看看。”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房杜二人走了过去。
只见不光是虞世南,于志宁、褚遂良、欧阳询、李玄道等人都在围在一旁,脸上满是激昂慷慨之色。
房玄龄出声问道:
“虞少监,于侍郎,你们五人围在此处在商讨何事啊?”
杜如晦在一旁提醒道:
“你们难道没听陛下说吗?此乃太极殿,朝政议事的肃穆之地,你们如此聚集在一起闲聊,假若让陛下看到,成何体统?”
虞世南等人连忙朝着房玄龄和杜如晦垂首抱拳,他作为代表一朝着二人恭敬说道:
“房相、杜相,你们误会了,我们五人并不是在闲聊,而是偶然见到柱子上所贴的这三句颇具有深明大义的谏句,方才在讨论而已。”
“谏句?”
此五人与房杜一般,都是弘文馆学士,博学多才,学问深厚。
什么样的三句话能够同时引起此五人的注意?
房玄龄和杜如晦皆是一愣,转头看去。
只见足有三个成年男子环抱那么粗的红柱之上,竖贴着一张帖子,帖子上写着格式整齐的三句话,字体潦草,龙飞凤舞。
但二人还是能够依稀认出那三句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只一眼,房玄龄和杜如晦眼中满是讶然之色!
“这……好句,好句啊!”房玄龄感慨道。
虞世南缓缓说道:
“房相,方才我等五人也是因为注意到了柱子上所贴的此三句话,方才在此有感而发。”
杜如晦此时也定睛看向那三句话,这三句话的意思并不复杂,但其中蕴含着一代帝王的治国之道啊!
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好衣服帽子;以历史作为镜子观照自己的施政,便能知道自己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以人作为镜子,用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自己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
只是微微思虑之后,杜如晦神色逐渐激动起来,高声说道:
“老房说的不错,此三句话对陛下来说简直是大道至简的治国之道啊!就是不知道此三句是何人上谏于陛下特地贴在此处的呢?实乃有心之人啊!”
虞世南微微摇头道:
“杜相,不知道,我等来到太极殿的时候便已经见此三句话贴在柱子上了。”
就在众人摸不清头脑的时候,一道苍老却是异常洪亮的声音传来:
“此三句谏言,乃是老夫的师父所著!”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太傅孔颖达不知从何处走了过来,朗声说道。
虞世南微微皱眉,道:
“孔师,您就不要打趣我们了,我们知道您想念刘师,但他都驾鹤西去快二十载了,您不会说此三句谏言乃是他生前所作吧?”
孔颖达本是师从大儒刘焯,后者于隋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去世,如今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可不是快死了二十年了。
孔颖达微微一笑,朝着云阳县的方向抱了个拳,神态恭敬说道:
“此三句谏言,乃是老夫新拜的老师所作。”
“哈?!”
此言一出,不光是虞世南等五人,就连身为当朝宰相的房杜二人都为之一惊。
建德六年(公元574年)出生的孔颖达,如今都快到花甲之年。
你跟我说你新拜了个老师??!
房玄龄恭敬抱拳问道:
“孔师,不知您新拜的老师是何人呢?”
孔颖达一脸得意的表情,缓缓说道:
“老夫所拜的老师便是被陛下尊称‘仙师’的云阳县子李谦。”
“???”
这一下,房玄龄等七位弘文馆学士全都面面相觑,满脸的惊骇,半晌说不出话来。
孔师都快到花甲的年纪去拜一个还未及冠的少年做师父??!
好半天,虞世南才看向孔颖达,堪堪说道:
“孔师,虽然我素闻那位云阳县李仙师有大才,但他才不过多大,您贵为太傅,翰林学士,去拜一个半大少年为师,是不是有些……”
“虞少监,此言差矣啊,”孔颖达面上的神色自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让你见世面,没让你去争霸天下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