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8章(1/2)
萧啸等人随鲍信入了相府,鲍信立即命人置酒设宴,招待萧啸,又命军中文武一一列席,介绍与萧啸相识,萧啸应酬施礼。忽见鲍信手拉一将,向萧啸介绍,道:“此乃吾之兵曹史,于禁于文则,早年随我讨伐黄巾军,多有战绩,乃是济北第一大将。”
萧啸甫听于禁之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禁,不是早就投靠了曹操么,怎地现在会在鲍信手下?其实历史之中,于禁早年的确跟随鲍信,鲍信与曹操乃是至交好友,是以于禁与曹操亦早有相识,而后两年,鲍信在战死,所谓做生不如做熟,于禁便转而投靠了早已相识的曹操。
对于这个历史之中争议颇大的于禁,萧啸不禁来了兴趣,脑海之中立时唤出系统小蜜探查于禁的特性与五围值,瞬时之后,小蜜回复道:“于禁武力值81,智力值82,统率值89,政力值81,魅力值68。特性:威严毅重、严于律人、忠心耿耿···”
萧啸听到小蜜回复,暗自惊奇道:于禁竟然有“忠心耿耿”的特性,不是应该有个“贪生怕死”之类的特性么?
历史之中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叛曹降刘,乞降活命,与当时慨然赴死的庞德形成鲜明的对比,继而成为百姓口中的“历史第一臭名降将”。
襄樊之战前,于禁已被曹操升任为左将军,假节钺,乃是曹操手下外姓将领的第一人,可见曹操对其重视程度,而庞德只是几换主子的将领而已。
关羽水淹七军,大破魏军,进而擒获于禁、庞德,乃是振动天下的大事。
于禁作为曹魏手下外姓第一名将,兵败被擒,这样的大事,自然要作为蜀汉宣传胜利果实的重中之重。怎样将战果扩宣传到极致,在无形之中打击曹魏,抬高蜀汉,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于是,便有了于禁“摇尾乞降”,庞德“拒降就义”的故事版本,蜀汉方面对此不遗余力的大肆宣扬,身为俘虏的于禁当然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声名尽毁。
从后续的史实来看,曹操知道于禁“乞降叛曹”后,除了当众发出“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这样的感慨之外,却没有对于禁在魏国的家人治罪,其子于圭更在于禁死后继承了爵位。曹操如此处理于禁“降蜀”事件,自然是看破了蜀汉将“于禁被俘”篡改为“于禁乞降”的宣传之计,其实心里还是非常相信于禁的忠诚的。
至于曹魏方面的文武,为何无人替于禁“降蜀”事件发声辩解。自然是因为于禁另外一个“威严毅重”特性的缘故。做主子的曹操当然喜欢手下俱备这样的品格特性,但是作为于禁的同僚们,却大多不喜,甚至厌恶于禁这样刚直的为人处事风格,所以于禁在曹魏文武之中,人缘奇差。加之于禁受主宠信,地位太高,此时自云端跌下,旁人不落井下石踩上两脚已是万幸,哪里还有会人为其发声辩解。按照“不吭声就是默认,默认就等于承认”的理论,于禁“摇尾乞降”的这口黑锅,就这样在天下人面前背瓷实了。
萧啸自然知道于禁“乞降”之事,不过并不知其中原委,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萧啸认定于禁是个难得的将才,而且还有“忠心耿耿”的特性,这个好机会当然不能放过,是以立时让系统小蜜为于禁向自己搭建了“忠心耿耿”的羁绊,虽然按照系统规则,需要于禁先前忠心耿耿的对象鲍信死亡之后,此羁绊才能对自己生效,不过萧啸成竹在胸,只因过不到两年,鲍信便会翘辫子,到时候于禁自然会到自己的碗里来。
搭建羁绊完毕,萧啸方才含笑的向于禁客气施礼,不过此处的笑意,多少包含了些不怀好意。
待鲍信将手下众将介绍完毕,方才各自落座。
众人落座,鲍信言道:“唐侯少年英雄,兴举义兵,跨州过郡,远来相助,何愁国贼不灭。”见鲍信夸赞,萧啸又自起身谦逊一番。
鲍信又道:“近日吾与孟德,多有书信往来。如今应檄讨伐国贼的已有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等九位英雄。昨日孟德来信,以张邈之议,邀请各路英雄就于陈留郡内酸枣一地会盟,待各路英雄汇聚,再戳力同心,共讨国贼董卓。”说罢,又道:“明日午时,吾欲兴兵一万五千,与唐侯合兵一处,共赴酸枣会盟。不知唐侯意下如何?”
萧啸应道:“啸自举义兵而来,自然诸事听候国相差遣。”
见萧啸这般识趣,鲍信大喜,道:“事急从权。吾便令文则助唐侯协领贵部兵马,以促双方协作。唐侯以为如何?”
萧啸道:“啸资历尚浅,若得文则兄从中协领兵马,最好不过。”说罢,又转身向于禁施了一礼,道:“往后便劳烦文则兄了。”于禁见此,亦拱手回礼。
萧啸这般低调谦逊,不卑不亢的回应,不禁令堂上众将对其刮目相看,不敢小觑。
鲍信亦对萧啸如此这般顺从的表现大为满意,赞道:“唐侯高义,不计私利,以大局为重,真乃少年英才。”
萧啸正色道:“讨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带着羁绊系统闯三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