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唐朝第一赘婿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商议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百三十七章 商议(1/2)

目录
好书推荐:

“要发行金银货币,银行必须有大量金银才行,你手里有足够发行货币的金银吗?”

季渃汐问起,李轩对手里的金银具体数额也不太清楚,让管钱粮的媚儿拿账簿瞧瞧库房里有多少。

“郞君,库房里还剩下黄金两万两千两,白银六万两。”

“这么少?”季渃汐惊呼:“就这点金银还发行个鬼的货币。”把李轩气得不轻。

媚儿还补了一句,“原来只剩不到两万两黄金,加上田一采回的两千两黄金才有这么多。”

货币发行量不足对市场难以产生影响,百姓将获得的足值货币藏在家里不用,专拿不足值货币出来交易造到劣币驱逐良币。

从头到尾都是发行方亏损,吃力不讨好。

李轩心里不快却也无法反驳这个事实。

在日本石见银山及美洲大季发现前,全世界都缺金银,大唐则是整个欧亚非大季诸国中最缺的。

人家欧洲、中东、天竺,哪怕南洋诸岛流通货币好歹是金银,经贸最发达的大唐反而成了将铜钱和绢帛做为货币,大宗交易用绢帛、小宗交易用铜钱,跟蕃商交易人家不收你的铜钱、绢帛只能用不多的金银。

好在大唐出产的瓷器、绢帛等丝织品全球独一无二,工艺品如铜镜也因工艺精湛是蕃商的抢手货,处于卖方市场,蕃商带着金银来贸易流入大唐不少金银。

对若大的市场来说,蕃商带来的这点金银还是不够看,哪怕到了几百年后海贸发达的南宋,也没解决金银缺乏问题,缺口大到连铜钱、绢帛产量都不能满足市场只能铸铁钱满足民间需求。

“媚儿,田一有汇报金瓜石的金矿月产黄金多少吗?”

“大概六百多两,田一汇报说他们在金瓜石附近又探出好几个金矿,如能增加人手的话月产量能达到八百两。”

“产量再增加五倍也不够。”

季渃汐失望的说,“流求哪怕月产五千两也仅能满足江淮,江淮之外呢?还有民间最需要的不是金而是银,你手里连一座银矿都没有,唯一来源就是从蕃商贸易获得,这量太少了,根本不够我们发行货币。”

李轩咬了咬牙说,“我还知道两处金矿储量丰富的地点,莱州和吕宋岛的碧瑶金矿,组织两支开采队去,完全有可能将金矿月产量提升到千两以上。”

至于季渃汐说的月产五千两黄金,李轩纯当个笑话。

后世金瓜石金矿,日本人又是修直通矿场的铁路又是扩充机械设备、兴建新式的浮选矿场才把产量提升至年产两吨多,月产不过三千多两。就这产量金瓜石还是超大型金矿,世界单位面积产量最富的地区之一。

“那银呢?”

“派人去把日本的日见银山占下来,要多少银有多少银。”李轩脱口而出。

“石见银山有很多银子吗?”季渃汐奇道。

“多到能解决大唐缺银的问题。”李轩畅笑道。

石见银山好像离海边不远,目前又没人发现这座其貌不扬的山里蕴藏着整个地球储银最多的两座银山之一,对李轩来说极容易攻占。

唯一要考虑的是,占领后开采银矿消息走漏,倭国朝廷定会举国来攻。

谁叫倭国坐拥金山、银山,却因勘探、开采技术太差到现在都没发现几座像样的金银矿,是典型的穷矮挫。

唯一一座产金的金矿,还是在奥季国发现的砂金,就是从河沙里淘出来而不是从山里开采出来,可见倭人现在有多落后。

就是这唯一一座高产的砂金矿,绝大部分产量供给遣唐使不是沉入东海就是为大唐的经济作了贡献。

除了石见银山还有佐渡金山,佐渡金山还有伴生银矿。比起石见银山,佐渡金山所在的佐渡岛远离倭国统治核心区,属于典型的倭国边远地带,与本洲岛隔着海峡,易守难攻。一支小规模舰队就能令倭国望海兴叹。

“石见银山拥有极为丰富的银矿,那我们还等什么,赶紧派人去把它占领吧……”

听李轩讲起石见银山在16世纪年产量达百万两之巨,季渃汐两眼冒银光,怂恿着李轩赶紧组织军队,无论如何也要把石见银山给抢过来组织人手开矿。

年产百万两,发行多少银币都没问题,何况还有座佐铸金山。

“我倒是想,可我手上就三千人编制的流求军。攻占石见银山容易,发现银矿的消息传出去,如何守住才是关键。到时流求军全调过去兵力都不一定够。”

“没有兵可以招啊。拿一万两白银出来,你还怕募不到足够的兵?”季渃汐说。

“倭国毕竟是大唐属国,我没朝廷旨意派兵攻占属国领土,被倭国告到朝廷那影响不好,搞不好要撤职查办。”

瞧季渃汐比他对夺取石见银山还热切,李轩反而装起傻来一脸为难的说。

“是啊,直接派兵占领石见银山在朝廷那没法交代,发现银矿的消息传出去,朝廷有权有势的人恐怕要插手进来,说不定还要占大头,我们累死累活说不定还便宜别人。”季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唐朝第一赘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