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百八十四章 忽悠(1/2)
当日,从伍元瑛口中得知东涌岛宝藏的消息走得急,李轩都没来得急对征剿岣山岛海盗的有功将士论功行赏。
返回后,带回数十万贯财宝的李轩再度挥金如土,对留守岣山岛的将士论功行赏,赏金极为丰厚,丰厚到每个将士捧着手中金银笑不拢嘴。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家竟贫寒交不起免役钱才被征为团结兵作战,本以为打赢了能拿个几百文赏钱就不错了,没想少主大方到拿价值数贯的金银赏赐他们。
大唐实在是太缺金银了,以致金银论实际价值是超过官方的铜钱与金银的比值,将士们拿着这笔赏钱回家绝对能过上一段富足的生活,懂经营的话小康也不是梦想。
再到岣山岛,李轩发现岛上的百姓多了五倍有余,被士兵看押干活的俘虏近千人。
记得他走时,擒获有岛上贼民一千五百余,俘虏的海贼有三百余,多出这么多,哪来的?
“少主南下后,某尊少主之命,依次扫平了助纣为虐的岱山岛、大小长涂山、泗礁山、嵊山、庙子湖六路海贼,生擒贼民两千余。
见少主久久不归,某又率众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扫荡了整个翁山县辖境内盘踞在各岛的海贼,故有如此众多的擒获。”
听完田一这半个月的所作所为,李轩心里都乐开花了,正愁上哪弄足够的百姓迁往琉求开荒,不想田一无意中为他准备好了六千余现成的移民。
这些盘踞在舟山群岛数十年亦民亦匪的贼民,生性好斗凶狠,绝非内地百多年呈平日久而不闻兵戈之声的温顺良民。把他们移往时刻面临野蛮生番攻击的琉求开荒,绝对是上上之选。
俗言,恶人终须恶人磨。
番人野蛮凶残,这群贼民也不是善茬。
再给迁移到琉求的贼民配上刀兵甲胄之利,人数上的优势,区区番人除了熟悉地形外,亦不过土鸡瓦狗尔,李轩便能以最小的代价,在琉求站稳脚跟。
田一俘虏的贼民实在太多,全部聚在岣山岛上每日粮食消耗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虽有从各岛缴获的粮食支撑,只出不入的情况下还能支用十日。诺不赶紧安排这些贼民的去留,只能大老远的从安河城运粮食来,平白增添耗费。
众将寻问李轩,是否按他之前的计划将贼民分批押回安河城贬为奴隶进行惩戒,还是宽恕他们的罪行留在岛上编户齐民就地屯垦。
毕竟都是同族,人数又太多,要是全贬为奴隶的话众将于心不忍,而且影响太大会震动朝廷,难免会被朝臣站在道德至高点上进行弹劾。
常言法不责众,好几千人的贼民,由朝廷来处治,九成九不会受到处罚而是迁居他地安置。
如开元十年,朔方节度大使张说平定突厥降户康待宾余党康愿子叛乱后,将屡生叛乱的河曲六州突厥降胡五万余口强迁中原许、汝、唐、邓、仙、豫等州安置。
连屡叛不止的降胡都能被朝廷赦免异地安置,更何况同族百姓了。
因此众将心里并不赞成李轩之前说要将贼民押回安河城贬为官奴惩戒几年的提议,故抛出一个让贼民就地编户齐民的办法。
此法不用耗费多少财力物力,简便易行,还不至于让开垦多年的岛上田地就此抛荒,让贼民留在岛上屯垦,以后还能上缴不少赋税。
“这些贼民盘踞诸岛为患江南沿海日久,诺让他们继续留在岛上不予惩戒,难免对我心生轻视,此次违法不究,往后定屡犯不止。”
李轩严词拒绝了众将的提议。
“不过皆贬为奴隶,非良善之举,平白给自己增添骂名。”
话锋一转,李轩笑着说:“还是依朝廷惯例,将所俘贼民尽数迁往异地安置,在护卫监管之下开荒屯田施行教化。”
众将想,不还是要尽数迁回安河城吗?
“少主,安河城民稠地狭,恐难找到多少空闲土地安置他们。”
当即有军中文吏站出来指明李轩考滤不周之处。
众将一听纷纷点头赞同,安河城自古是江左繁华之地,人烟繁盛,九年前人口清查,在籍人口足有五十二万多。
这还没有算那些流民、隐户、和尚道士,世族豪强家里的奴婢,诺把这些人都加上,妥妥的百多万。
作为安河城本地人氏,他们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各种隐瞒户籍逃避税赋的手段不要太多。
而且安河城山多平原少,能开垦的平原早就开垦出来了,哪怕是一些能种粮的山地都是有主的,哪还有什么空闲土地来安置六千多的贼民。
至于说让那些田地多的人家卖一部分地给官府来安置贼民,呵呵,他们不跟官府打出脑浆子才怪。
这个时代土地才是根本,才是最保值的财产。
何况这又不是重文轻武的宋明那个文风鼎盛的江南,把人家惹急了那也是会操起家伙跟官府干的主。
别忘了,与安河城相邻的睦州在高宗永徽四年还爆发起义出了个女皇帝陈硕真呢,比武则天称帝早了三十多年。
“谁说某要把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唐朝第一赘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