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2章 :不趁机狠狠宰一笔,更待何时(2/2)
破,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好一幅壮观的景象。
“世子,你这想法真是绝了!凸型村落,既能防洪又能居住,还能发展农业,一举三得啊!”王冰站在高处,望着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不禁对李适竖起了大拇指。
李适微微一笑,眼神中却透露出几分凝重:“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却是千难万险。不过,只要能为百姓谋福利,再难也值得。”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长江大堤焕然一新,不仅扩高扩宽了十余米,还增设了多处泄洪口,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七月,汛期如约而至,今年的雨水似乎格外猛烈,长江水位迅速上涨,给新建的防洪设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李适每天早出晚归,亲自巡查大堤,生怕出现任何纰漏。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与守堤的士兵们同吃同住,共同守卫着这片土地。
“大人,您还是回去休息吧,这里交给我们就行了。”一位士兵看着李适疲惫的身影,心疼地说道。
李适摇了摇头,目光坚定:“我是这里的负责人,也是这里的守护者。只要洪水不退,我就不会离开。”
经过三次惊心动魄的泄洪,泄洪区终于平稳度过。当李皋带着好消息来找李适时,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小家伙,干得漂亮!三地都平稳度过了汛期,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李皋拍了拍李适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
然而,李适的眉头却并未完全舒展:“虽然咱们这里没事,但浔阳以东却损失惨重。有些事情,真不是我们立刻就能办到的。”
汛期过后,李适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立即着手筹备凸型村落的后续建设,同时不忘安排人员前往下游灾区进行援助。
“大人,您这又是建医院又是搞文化的,还不忘搞点副业啊?”王冰在一旁打趣道,指着武当山客栈的扩建计划。
李适嘿嘿一笑:“那必须的!安史之乱一来,五姓七望、达官贵族都得往这儿逃。咱们不趁机狠狠宰一笔,更待何时?”
一番话逗得众人哈哈大笑,但笑过之后,大家又都沉默了。战争,这个沉重的字眼,再次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不能光想着赚钱。下游的灾民还等着咱们呢。”李适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道。
于是,一场由丹水学院师生、武当山僧侣以及当地百姓共同参与的灾后重建行动悄然展开。他们不仅送去了粮食和衣物,还带来了重建家园的希望和信心。
在紧张忙碌的重建工作中,也不乏一些轻松愉快的时刻。比如,当李适和王冰一起视察制药厂时,就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王兄啊,你这制药厂真是越来越火了!预约看病的都排到十万号了!”李适夸张地喊道。
不想错过《大唐盛世笑谈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