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3章 第一台温度计(1/2)
朱祁钰对吴丁甲说,还有另一件事想让他去办,问他有没有兴趣。
吴丁甲一听到朱祁钰的话,眼睛立刻就放出光来,他了解朱祁钰,但凡是朱祁钰交代给他的事,那可都是装着满满智慧的火花,每一次都会颠覆吴丁甲的认知。
吴丁甲当然不会没有兴趣,他立即急迫地向朱祁钰问道:
“皇上,尽管吩咐,臣一定尽心完成好皇上交代的工作。”
朱祁钰看着吴丁甲问道:
“吴丁甲,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
朱祁钰的话,就如同一股电流,瞬间穿过吴丁甲的身体,让他打了一个激灵,因为温度对于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完全没有听到过的概念。
“温度?温代表的是气温,度代表的是具体刻度,如果臣理解没有错的话,皇上说的温度,应该是用来具体形容气温感受的意思吧。”
吴丁甲对朱祁钰说到。
吴丁甲的脑袋,那可绝对不是白给的,尤其是在学术研究上,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杂学百科,那都是一点就透。
朱祁钰一直觉得吴丁甲这种人才,如果出生在科技信息大爆炸的未来时代,那绝对会是一位出色的研究性人才。
就凭吴丁甲的天赋,拿个什么诺贝尔奖,那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听到吴丁甲的话,朱祁钰认同地点点头,然后对他说道:
“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其不同的温度,比如天气冷热的变化,人体表面的温度,江河湖海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水温等等。”
“你想过没有,如何才能通过一种专门的方法,来具体表述温度。”
朱祁钰的话,让吴丁甲瞬间陷入了沉思。
吴丁甲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皇帝,居然会告诉他,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也可以像长度、重量一样,通过测量来具体衡量。
那时候人们对于温度的表述,都是靠观察、靠感觉、靠经验来完成的。
明朝人形容天气的寒冷程度,就会简单表述为冷、较冷、非常冷,形容天气热,也是简单的热、较热和非常热。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已经可以熟练地掌握和分辨温度,但也都是靠积累的经验来完成的。
比如我国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那都是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根据各人经验,把一年四季的气温有规律的变化,所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节气表。
但是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自从温度计在清代传入我国之后,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于温度也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吴丁甲沉默了好一会,然后他对朱祁钰说道:
“臣明白皇上的意思,可是如果真来测量温度,那就需要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应该怎么来设定呢?”
朱祁钰心中大喜,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这个吴丁甲,朱祁钰刚刚和他说过温度的概念,他现在就已经开始去想表述温度的标准了。
“很简单,朕现在就告诉你,如果温度低于零度,水就会结冰,如果水温达到一百度,水就会沸腾。”
“温度的数值应该由正数、零和负数三个部分组成。”
朱祁钰对吴丁甲说到。
负数这个数学概念,在中国很早之前的古代就有了,所以吴丁甲并不陌生。
“皇上,那应该如何才能使用具体的方法测量温度呢?”
吴丁甲又问到。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在密封的玻璃容器内加入水银液体,因为水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只要在玻璃容器上,标注固定的刻度,就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了。”
朱祁钰用最简单的语言,对吴丁甲做出了解释。
听了朱祁钰的话,吴丁甲如醍醐灌顶一般,他神情严肃地,对朱祁钰认认真真地说出三个字:
“受教了!”
吴丁甲说出的“受教了”这三个字,代表了他对朱祁钰发自内心的尊敬。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字,但却包含了,此刻吴丁甲想对朱祁钰所说的千言万语……
朱祁钰总是会给吴丁甲带来惊喜,每一次朱祁钰对吴丁甲所提出的技术创新,虽然有时候吴丁甲也不太理解。
但是当吴丁甲做完之后,再一看,那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支撑,这就是吴丁甲最佩服朱祁钰的地方。
有些理论明明很复杂,但是只要经过朱祁钰几句简单的解释,就会让他豁然明了。
朱祁钰所提出的“温度计”这一概念,里面有几个关键性的内容,那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风起大明1449》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