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0章 解放(1/2)
十二月初,淮海战事结束,我军取得极大胜利,比历史上早了一个多月。
在最高统帅部新的战略部署下,中野、华野仅休整了十天,就开始展开渡江战役,确切地说,已经不能再称作渡江战役,而是分别称为南京战役、上海战役。
我军从镇江、江阴开始三路并进,东路突破无锡、苏州、嘉兴一线,目标直指杭州;中路突破常州、溧阳一线,目标直指芜湖马鞍山,与西路相呼应;西路直取句容,目标南京!
南京方向,我军从句容、全椒东西夹攻,仅用两天,就宣布南京解放,一面红旗插上了总统府。
而上海这边,战役开始前,俞翻派郑奉时亲率船队将我军一个纵队接到虫鸣岛,并协助部队悄悄占领璜井镇,战斗一打响,我军就已经控制了沿江两岸阵地。
东胜所有船舰全部出动,运载我大军直扑沿海沿江各处码头,三民党士兵望风而逃。
汤可勤怎么也没想到眼皮底下,敌人来势如此凶猛,慌忙率军逃往厦门。
汤可勤逃了,整个三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群龙无首,在副司令的带领下,举行起义,上海仅用三个小时即告解放。
一九四九年元旦到了,注定是开天辟地之年。
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刘肖、钱颖约见了俞翻,对这个新任水手军师给予了极高赞誉,为了迎接上海解放,请他来商议准备事宜。
俞翻也不客气,建议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立即组织接手所有政府机关包括第八局、警察局在内,查封保护所有档案、文书资料,任何破坏行为必须严惩不怠;二是立即着手梳理分析三民党潜伏特务,严防破坏活动;三是立即着手梳理登记所有工商业,严防敌特从粮食、物资方面制造事端;四是立即组织送上海市民一封信,开展舆论宣传,安定民心、聚拢民心。
四项建议得到了教员等同志的高度评价,下发进行学习借鉴。
根据四项建议,上海的战后整顿工作极为顺利。
俞翻还向上海军事管理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记录,上面列举目前全市工商业现状以及粮食等生活物资库存情况,移交了部分由东胜公司控制的企业和设备,比如原杜庸所有的西药厂,技术工人都在,可以立即开工。
还有大量造纸、炼钢、锻造等当前急需的机器设备,这些机器涵盖了军事、民生等各个领域,安装后可以立即投入生产,使得上海迅速成为解放后第一大工业生产基地。
解放后,上海的第一任市长仲弘老总曾感叹,自已很可能是最舒心最轻松的市长了。
东胜在战后向组织移交的东西还远不止这些,还有星火岛,经过俞翻和郑奉时不遗余力的建设,小岛几乎成了一个军事堡垒,不仅仅各色先进武器应有尽有,还有一套海水提纯设备,虽然提纯的海水还带有苦涩的味道,除了不能食用,但作为生活辅助用水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仅这一套设备,俞翻就花费了大量精力,前世的记忆中有类似图纸,比如提纯钾盐等,但实物并没有见过,只能让手下摸索着做。
技术工人方面,要不是东胜公司在搞摸底的时候,招募了不少学机械、化工的大学生,俞翻的设想还真的完不成。
星火岛的使命已经完成,同时移交的还有东胜公司所属的军舰十三艘,本来应该有十九艘,此前俞翻就已经安排郑奉时带其中六艘军舰,和部分货轮前往港岛。
这是计划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不容有失。或者称作狡兔三窟,有时候俞翻也会自嘲地想,总归是始终要占据自已命运的主动。
在俞翻的吞天戒内还有在厦门收取的九艘军舰、五艘货轮,目前船员缺少,还不适合拿出来,俞翻打算形势稳定了之后,再寻机转交给郑奉时,东胜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能否实现战略意图,恐怕还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打拼。
或许,到那个时候,新华夏外围坚不可摧的屏障才会真正形成。
这些天,俞翻马不停蹄地抓紧时间部署,有些事情不趁机安排妥当,将来说不清楚,有功也成了有罪。
俞翻把东胜近万人的队伍,除留下七个人留守应急以外,其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前往港岛,主要任务在五年内成为港岛第一大势力,拿下九龙、新界等俞翻事先圈定的地盘,并且以港岛为基地,向东南亚等地开拓;
一部前往弯岛,中坚力量在十年内务必占据国府及军队内部关键位置。
东胜收拢的几百名儿童,暂时全部去往弯岛,这是东胜未来人次梯次成长的保证。
郑奉时成了最忙的人,没办法,手下人才还是不够,只能一步步来,幸好有俞翻精神力的高压扫描,在保证忠诚的基础上,中间力量成长很快,顾正儒等第一批元老,管理指挥上千人的队伍,已经游刃有余。
得益于几次常校长的“无私馈赠”,大批电台中除了部分上缴给组织,其余自用。在东胜内部实现了总部与各船、各分部的电波联系,不定期更换密码。这些密码都是俞翻亲自编写,安全性远超这个时代。
市内面上秩序已经基本恢复,目前俞翻的主要任务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黎明之前到四合院我的代号是军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