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 新玩法,制度问题,投票表决(1/2)
“太上皇应该是往扬州方向去了,童贯手上的兵只有三千人,高俅手上的也只有三千人,官家其实不必太过担心。”
宇文虚中的暗示很明显,拼兵力,赵佶根本不够打。
赵佶走的时候。
名义是东巡!
他当时任命了蔡攸为行宫使,宇文粹中为副使,而这个宇文粹中就是宇文虚中的哥哥。
“朕并不担心打不过,而是担心的其他事。”
“官家请说。”
“太上皇身边跟着童贯、蔡京等奸臣,如果太上皇不回来,朕担心他会被这群人挟持在南方另立中央,宋朝自此会分裂成南北两半。”
宇文虚中对赵桓称帝有拥立之功。
而且如今赵白也遂他们的意开始支持打仗。
按正常发展。
他日后最少也是股肱之臣。
而且国家分裂,不可能是他当初劝赵佶退位的本意。
“不至于吧!”
“朕已经得到消息,太上皇确实到了扬州,但他断掉了扬州与汴京的联系,截留了通往汴京的租税,并阻止了东南的勤王之师来汴京支援。”
赵佶一到南方,东南方立刻就乱了套。
援助汴京的勤王军大都来自西部。
东南部的军队没有一支到达。
宇文虚中一听赵白这么说,脸色立刻就变了,他是聪明人,立刻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赵佶到了哪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不听中央的号令。
这还得了!
皇帝没办法动员全国的力量支持战争,战争说不定就会输。
“臣去东南组织勤王军的时候,会想办法去劝说太上皇的。”
在历史上去劝说赵佶的人是李纲。
虽然他完成的很好。
但赵白并不想派他去做这件事。
因为李纲是统帅!
现在这么忙的情况下,让他把打仗的事放下,就为了弄一个没啥用的老头回来。
浪费时间!
“你打算如何去劝说?”
“恩……臣还没想好。”
“朕已经想好了。”
“官家请说。”
“童贯手上的三千士兵是北方户籍,高俅手上的三千士兵是开封户籍,朕想在扬州给太上皇拨一个行宫,如果军队知道他要久居江南,军中必生哗变……”
赵佶手里的兵都是北方人,?那这些士兵肯定会思念家乡和亲友,必然?不愿意背井离乡久居江南。
皇帝在扬州给他拨了一个行宫后,此时赵佶会面临两个问题。
一个是军队哗变。
一个是听从朝廷的政令把兵调走。
哗变意味着赵佶自已的命都不保,而赵白再调过去保护他的兵,肯定就是赵白的人了。
变相软禁了!
如此便可兵不血刃的控制赵佶,还能把童贯和高俅也抓回来。
宇文虚中笑了笑,没想到皇帝竟然还有如此腹黑的一面。
可能这两个月发生了那么多事,最终还是让他成长了,而这样的成长确实是他想看到的。
如今这个局面,仁慈的皇帝,才是国家的灾难。
“官家不打算让太上皇回汴京吗?”
“不必,而且我爹是不会回来的。”
如今的情况和北宋当年有点小差别。
就是宋金没有签下和谈誓书。
当年金军撤走的时候,大家以为事情就结束了,都以为之后发生什么事,应该是在朝廷可以控制范围之内的,谁曾想第二年两边都违了约。
于是和谈也是白谈!
这就导致赵佶虽然跑了,但最后还是被掳走,算是父子俩互相坑了对方一把。
现在朝廷的态度就是明明白白的要打仗。
那汴京就是不确定因素,按照赵佶的性子,这边不稳定,他是不会回来的。
宇文虚中点了点头,以他对赵佶的了解,确实如此。
“此事臣愿意竭尽全力,结果定会让陛下满意。”
宇文虚中当初劝赵佶退位都办到了,如今再劝他放弃权利也不难,甚至就是顺理成章。
“辛苦了。”
“官家言重了。”
……
二月十九日,早朝。
早朝上,李纲为了防止金兵再次南下提出了几项政策建议。
在正史上他是处理完了赵佶之后才提出来的,从时间上比现在晚了快两个月。
正史上他提出来也没起到任何作用。
因为没有一条政策执行到位了!
这为第二次汴京围城,汴京依然不能打,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
在会议开始前,赵白准备重新制定堂议规则——投票表决新政策。
宋朝其实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制度。
硬要说已经很接近现代的君主立宪了。
宰执就相当于内阁,宰执的权力在某些朝甚至比皇权还大。
皇权也稳定受士大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宋:开局朕扶持李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