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4章 劈甘蔗(1/4)
汉口麻阳街牛家墩的犟颈,上次在四官殿卖西瓜,遇到了拆白大王周少贵,在估瓜的时候,被周少贵做了手脚,输了那场估瓜赌局,被周少贵骗走了西瓜摊子上所有的西瓜。犟颈输了瓜,心里不服,但又说不出道理,于是又气又恼,至今耿耿于怀。
那犟颈除了种西瓜,也种了一些甘蔗。他种的西瓜长得好,他种的甘蔗也不差,一棵棵甘蔗也是长得又长又粗又甜。那时,汉口一带主要生长青皮甘蔗,也少有一些红甘蔗,被称为江西甘蔗。
八月份,汉口的西瓜开始下桥,十月的中旬,甘蔗又开始成熟。
甘蔗的种植时间与西瓜差不多,但生长周期稍微长一点,一般是四月种植,十月收获。甘蔗刚收割时,一般不马上销售,一是新采收的甘蔗甜度不够,需窖藏转糖,二是这个季节人们忙于秋收,没多少闲人买着吃。所以当地人把甘蔗收获后,都挖一个大土坑,把甘蔗窖藏起来,等到农闲,特别是腊月和正月上市销售。
到了腊月,犟颈和媳妇忙着将甘蔗出窖时,媳妇警告说:“犟杂种,上回你卖的西瓜都被别人骗走了,这回卖甘蔗,别又做了苕事哟!这回若是甘蔗被人骗走了,那你人也别回来!”
犟颈傻笑着说:“不会的,老子再不缠那个拆白的就是了!”
甘蔗的上市时间长,不像西瓜要抢季节,所以卖甘蔗的小贩比较零散。犟颈和媳妇想到这时已是腊月,比较闲时,估计戏院和茶园的闲人多些,夫妻商量把甘蔗用牛车拉到长堤街的满春戏院和满春茶园去卖。
却说那唱楚剧的别秋愁在汉口待了一段时间,也见了一些世面,他知道汉口还有一种戏叫汉剧,就问周少贵:“先生,你看过汉剧吗?”
周少贵说:“看过。”
别秋愁又问:“先生,您说是楚剧好看?还是汉剧好看?”
周少贵道:“这好比西瓜和香瓜,他们都是瓜,但味道不同,你不能说哪好哪坏,只能说味道各有不同。楚剧的黄孝地方味多,汉剧综合性强,各有千秋。”
别秋愁满有兴趣的说:“先生,我想去汉剧院听一听,看一看。”
周少贵说:“长堤街那里有个满春戏院,是专唱汉剧的。离满春茶园不远。”
别秋愁说他路不熟,就请周少贵带他去。
周少贵犹豫时,别秋愁说:“学堂已经放假,先生去逛一逛,我请先生看戏、喝茶!”
周少贵欣然应允。
却说犟颈套好了牛车装好了一车甘蔗准备出发,媳妇一下子跳上了牛车说:“这回我跟你一起去,免得被骗。”
他们到了满春戏院附近,把牛车停在堤上,挑了两捆甘蔗到戏院门口,却没见戏院有多少人,但又听到戏院里有人在调嗓子,啊啊的叫。一问,看门的说,今天白天没戏,晚上才有,这调嗓子喊叫的人,是才招的学生在练戏。
犟颈就把甘蔗挑到满春茶园去卖。
满春茶园喝茶的人很多:从汉正街河边上岸的船客、商贾,沿堤走来的贩夫走卒,都可进园喝茶,或谈生意,或商家事,或无聊闲坐。
犟颈夫妻在茶园门口把甘蔗架成堆型,坐等生意。
周少贵把别秋愁带到满春戏院,一看门口的海报,才知今日白天并无演出,但戏院内有人在练唱。
看门的见他们有疑问,便解释道:“先生,这是新招的学徒在练唱功。”
别秋愁连忙问:“你们还招学徒吗?”
看门的说:“我一个看门的,哪能作主,你进去问师傅吧!”
周少贵带了别秋愁到了戏园内,一个中年师傅正在教徒弟,徒弟们从高到低站成一排,规规矩矩,纹丝不动。
那师傅见有人来,叫徒弟解散,各练各的,就问周少贵和别秋愁的来意。
周少贵道:“我家侄儿想学汉剧,欲拜师学艺!”
那师傅把别秋愁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笔着爽快地说:“这徒弟我收了。”
双方商定了拜师仪式的时间和繁文末节的事情,其它皆是后话,暂且不提。
周少贵和别秋愁走出戏院,别秋愁要请周少贵喝茶。
周少贵和别秋愁来到满春茶园门口,正要进去,犟颈的婆娘看有人经过,连忙喊道:“先生,先生吃甘蔗啦!又肥、又长、又甜!”
周少贵听有人喊,便停下脚步看时,有一男一女在卖甘蔗,那男的有些面熟,他正在回忆这是谁时,男的先认出了他,象见了鬼一样,满脸愤恨地说:“不卖给他吃,坚决不卖给他吃!”
犟颈的媳妇不明就里,以为他又在发犟,满脸疑惑又有些发烦,发脾气说:“你个犟苕!你管他是谁,只要把钱就卖!”
犟颈真发犟了,也不说原因,咬牙切齿地说:“老子今天就是不卖!”
周少贵看这男人发彪的苕相,已想起这人是上回估傻瓜的个犟颈,心想,你恨我是正常的,今天老子反正也不想吃甘蔗,你不卖就不卖,也不再答理犟颈,径直往茶园里走。
真所谓树欲静,却风不止,犟颈的婆娘看生意要黄,急忙一下子跳上前拉住周少贵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骗子搞出的笑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