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一章 45路公共汽车(1/2)
好书推荐:
一回到家里,李兆坤便直奔空间,先用高压锅压了满满一锅排骨,然后连同鸡杂、暾杂和血块一起爆炒。
排骨的肥腻,有效中和了家禽内脏的腥味,加上吸油的鸡血和暾血,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最后再撒上一大把葱花和香菜,绝对堪称色香味俱全。 由于排骨分量太多,家里最大的碗都装不下,李兆坤干脆将老妈喂猪的铁皮桶洗了洗,直接拿来装菜。 当小家伙们放学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餐桌中间摆放着一只铁皮桶,热气蒸腾,桶上面插着一柄大汤勺,桶周围放着六副碗筷。 五毛坐在小板凳上,一手端着小木碗,一手拿着骨头在啃,脸蛋上满是油污,都快变成小花猫了。 至于爸爸,正在喂小妹吃鸡蛋羹,小丫吃得很欢快,嘴里不住地发出“吧唧”声,整个人乖的不得了。 看到孩子们回来了,李兆坤习惯性地高声喊了一句: “赶紧去洗手,今晚吃排骨……” “哇喔……” 其实,小家伙一进门就闻到了浓郁肉香,不等爸爸把话说完,便把书包一扔,纷纷跑向了洗脸架。 大丫拎着水壶往脸盆里倒了一些热水,又从水缸里舀了一瓢冷水兑了下,很快就帮弟弟们洗好了手。 看到小家伙们争抢汤勺,李兆坤不得不再次开口道:“不要抢,忘了咱们家的规矩了?这么多排骨,难道还不够你们几个吃的?让四毛先来。” 爸爸的话自然要听,大毛只能乖乖将汤勺递给了四毛,四毛一点都不客气,拿过汤勺舀了满满一碗排骨。 一旁的大丫,赶紧帮弟弟们拿来了馒头,光吃肉不吃馒头怎么行,男孩子们胃口大,再多肉都不够造的。 接下来,屋子里便是一阵狼吞虎咽声,平时偶尔还会吵闹几句,今晚却是一句都没有,可见排骨太香了。 等小家伙们吃得差不多了,李兆坤趁机宣布道:“爸爸明天要去你们二爷爷家一趟,你们几个在家要听大姐的话,别出去乱跑,知不知道?” “知道了!” 大毛等人异口同声道。 “爸爸,你是当天去当天回吗?” 大丫紧跟着询问道。 “嗯,下午就回来。”李兆坤点了点头,趁机叮嘱道:“今晚没吃完的排骨,留着明天当午饭,丫头你热饭的时候小心点,别把自己给烫着了。” “爸爸你放心,我又不是小孩子。” 大丫认真地点了点头。 其实,她从五六岁开始就帮妈妈做家务活了,之前妈妈加班或者上夜班回不来,都是她负责做饭。 这年头做饭并不难,一般就是蒸个馒头,再炒个青菜,只要炒熟了就行,因为舍不得放油,其实味道也就那么回事,能吃饱就不错了,没法讲究。 晚饭过后,因为明天还要早起,加上空间里的事都处理得差不多了,李兆坤没有再熬夜,十点不到就睡着了。 这两天可能是吃得太好了,暂时让孩子们忘了想妈妈,夜里倒是没有再闹腾,让他狠狠松了一口气。 ……………………………… 第二天一早,李兆坤六点不到就起来了,昨晚美美睡了一个好觉,整个人精神焕发,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 早饭很简单,熬了一锅大米粥,顺便煮了六个鸡蛋,再搭配上一小碗炒花生米,一大盘饺子,一盘腌豆角,一盘腌萝卜,开胃又营养。 闻到饭菜香味,小家伙们也早早起来了,就连五毛都没赖床,生怕哥哥们把好吃的都吃完了。 吃早饭的过程中,大丫看到煤炉子旁边的铁皮桶,突然反应过来:“爸爸,咱们家铁桶哪来的?” “爸爸从外面买的。” 李兆坤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空间里的一些生活用品,他会慢慢带出来的,今天多一只碗,明天多一条毛巾,这就叫潜移默化。 要不是铁皮桶太大了,估计也不会引起大丫的注意。 吃完早饭,李兆坤又仔细叮嘱了孩子们几句,然后便拿上提前准备好的香烟和一盒点心匣子出门了。 他没有选择骑车,因为距离太远了,原身老家在四九城的cp区,非常靠近去年才建成的十三陵水库。 为了方便修复十三陵,公交公司专门开了一条45路公交车,也是目前四九城最长的一条公交线路,全程47公里。 既然有直达的公交,那李兆坤当然不会选择自找苦吃,毕竟大冬天的,寒风刺骨,骑车太受罪了。 出了南锣鼓巷,再向东步行大概一公里就是45路公交车的始发站,尽管眼下才七点钟不到,但站台附近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队。 李兆坤叹了口气,自觉走到队伍末尾,估计只能站着去二叔家了。 大概等了十几分钟,人群中不知道谁突然大喊了一声: “公共汽车到了。” 四九城的人说话罗嗦,“公共汽车”一个字不省,不像外地叫公交车,或者干脆叫公交,连“车”字都省去了。 接下来是排队上车,有月票的出示月票,没月票的需要掏钱买车票,距离不同,车票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简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鳏夫的四合院》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