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九章 梳理空间(1/2)
好书推荐:
下午,孩子们上学后,李兆坤将五毛往贾家一塞,直接进了空间。
猪肉和家禽都处理完了,他准备好好梳理一下空间。 首先是他自己的东西,一辆开了三四年的某国产汽车,烧油的。 车上比较有用的东西,主要包括: 一个千斤顶;一个充电手电筒;一个急救箱;一个小型灭火筒;最后还有一个随车工具包,里面有扳手、钳子、螺丝刀、轮胎套筒等工具。 剩下的都是一些私人用品,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剃须刀、金属打火机、保温杯、雨伞、太阳镜、口香糖、签字笔,以及一整套衣服。 衣服是他“遇难”时穿着的,上身是羽绒服,下身是牛仔裤,里面穿着一套保暖内衣,脚上是一双登山鞋。 羽绒服、牛仔裤和登山鞋有些可惜了,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样式,穿出去肯定会被人举报的,内衣倒是问题不大,再说也看不出来。 除此之外,车上最有价值的其实是车载音乐,里面下载了一百多首歌曲,都是他本人非常喜欢的作品。 有当代流行歌曲、也有经典老歌、有纯音乐、也有不少英文歌曲,种类非常丰富,绝对是一座大宝库。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音乐当中没有一首主旋律歌曲,一点都不符合这个年代的音乐风格,根本拿不出去,只有等到七八年以后才有用武之地。 唉,二十年后他都半百了,大半辈子都过去了,即便能飞黄腾达,也享受不了几年,真是“生不逢时”啊! ……………………………… 梳理完了自己这边,接下来是老房子里的物资,这个才是大头。 首先是主粮,老妈一个人在农村生活,家里早就不种田了,吃的米和面都是从市场上买的,因此储备不多。 李兆坤简单统计了一下,大米还剩一袋半,加起来有个七十来斤。 面条有两种,一种是普通面条,不到十斤的样子;还有一种是米粉做的米面,数量多些,大概二十几斤。 接下来是食用油,同样也有两种,一种是银行存钱送的调和油,五升一桶,全新的没拆封; 另外一种是老妈自己找人买的菜籽油,老妈平时吃不惯调和油,只认菜籽油,目前还剩小半壶,约莫十几斤。 说完粮油,紧接着就是家门口的菜园子,总共有三百平,半亩大小。 菜园子里的蔬菜,老妈一个人吃不了多少,大部分都送到了自家饭店里,每年能节省不少买菜的钱。 眼下正值冬天,菜地里就种了几样蔬菜,主要有白萝卜、香菜、卷心菜、菠菜、生菜和芹菜。 除了以上这些,另外还有老妈自己做的腌菜,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辣椒和腌豆角,加起来有九个罐子。 还有一坛子咸鸭蛋,大概有五十多个;至于鸡蛋,前面说了,装了几个纸箱子,至少有两百多个。 其实除了腌菜,还有咸肉和咸鱼,只不过吃了一整年,已经所剩不多了,也就够吃个几顿的。 说到咸鱼,空间里还有一个三亩大小的池塘,怎么着也得有千把斤鱼虾,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食物来源。 再接下来,门前屋后还栽了几棵果树,一棵批把、一棵枣树、两棵桃树、一棵半死不活的梨树。 甚至还有几棵桔子树,不过可能是气候不行,桔子味道非常酸。 最后就是一些五谷杂粮,诸如黄豆、绿豆、红豆、花生和芝麻之类的玩意儿,每样几斤到几十斤不等。 对了,差点把副食品给忘了。 副食品就那么几样,油盐酱醋茶糖就不说了,除了盐,其它几样数量都十分有限,仅够日常所需。 这里主要说说奶粉,去年老妈摔了一跤,他和小妹买了不少奶粉,但老妈不怎么爱喝,最后还剩下七八罐。 这些奶粉都是老年奶粉,他有些不确定,要不要拿给孩子们喝? 或者干脆拿出去卖了,大不了把奶粉罐子换成这个时代的包装,一般像奶粉这种紧缺货,应该能卖不少钱。 至于送给李赵氏和李来贵,二老肯定会偷偷喂给孩子们喝,为了规避这种风险,还是算了吧! 吃的说完了,再来说说穿的。 托老妈的福,他们家以前穿过的旧衣服,很多都没舍得扔,衣柜里塞得满满的,他甚至能找到初中校服。 有了这些旧衣服,家里以后都不缺衣服穿了,至少不缺布料,特别是那些旧毛衣,可以直接拆了,让李赵氏给孩子们织几件新的毛衣。 按理说,原身媳妇在纺织厂上班,他们家应该不缺布料,但谁让家里孩子多呢,这才导致布料不够用。 除此之外,那几床棉被也是目前急需的,小家伙们身体长得很快,之前盖的棉被有些小了,孩子们睡觉只能蜷着身子,说出来都让人心酸。 最后还有鞋子,鞋子消耗得快,老鞋子压根没剩几双,倒是有些可惜了,不过半新的鞋子倒是有不少,唯一能带出去的大概就是那几双皮鞋了。 毕竟,两个时代的皮鞋都是用皮革做的,而且样式变化不大,只要把相关标签磨掉就行了。 说完了穿的,最后再来说说用的。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鳏夫的四合院》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