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1章 满清不胜便死(1/2)
满清地盘太小、崛起太快,其实丝毫没有底蕴和战略纵深。
接连遭遇山海关大败和后续的一系列作战失利之后,黄台吉手上掌握的土地、人口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锐减,甚至在李自成的助攻下连蒙古人这个盟友也失去了。
又因为蒙古人和满洲上层断绝关系,出身蒙古而又因丧子郁郁寡欢许久的宸妃海兰珠终于一病不起,在秋天病逝。
这给本来就身体状况欠佳的黄台吉以巨大打击。
黄台吉对外都是一副容光焕发样子,但实际上这货的身体早就已经不行了。
虽然在清朝的史书上没有透露任何蛛丝马迹,也没有用药记载,但是在朝鲜的史书《李朝实录》中却有相关内容。
早在崇德四年,清人就向当时在盛京作人质的王子问药,并且访求名医给黄台吉治病。
原本还能活三年的大清国开国皇帝,可能不久就要一命呜呼了。
海州。
寒冬将至,大同军最远只能打到这里了。
和西北不一样,辽东的冬天,可是真的能大规模冻死人的。
而且大军在短时间内突进这么远,也需要对当地进行清算和治理。
破海州的将领是李定国。
在张献忠投降之后,李弘也没有为难西王爷,金银豪宅赏赐多多的,他那些旧部愿意卸甲的要么回老家要么去山东分田落户,还愿意继续打仗的被大同军择优收编。
李定国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重新从基层连长做起一路又升到了团级将领,并且在此次出关作战的过程中连战连捷,让杨戌很大方地给了他师级领导权。
此次破海州,杨戌已经准备好给他申请一个新的功勋章了。
“将军,天气越来越冷了,要不要向大都督请示多运些粮食过来?”
面对副将的问题,李定国略作思忖之后答道:“鞑子元气大伤,等关内局势彻底稳定下来,吴王拖也能拖死鞑酋。但鞑子的老巢肯定有还有不少战兵,如今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集中兵力跟咱们打决战,即便入冬了也不等懈怠!所以,不仅是军粮,各类火器弹药、棉甲棉被,按照实际需求的两倍朝总部要!”
流寇出身的李定国深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士气很重要。
大同军自出关作战以来无往而不利,所以即便是后勤压力极大也能一路势如破竹打到海州。
但是,若黄台吉集中兵力和李定国的先头部队拼了命干一场,打断这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则大同军很可能被迫与满清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所以,入冬之后海州必有一场恶战,李定国不得不在入冬之前做好防御准备。
杨戌想得比李定国更长远。
接下来要打的一场仗可能是决战。
对鞑子而言,此仗极为重要。
胜,则能赢得喘息之机,接下来便可以像和打明军一样集中兵力攻其薄弱。
败,没什么好说的,满盘皆输。
而对于大同军而言,也必须要尽早打一场大规模会战,把满清彻底给打趴下。
李自成没被消灭,辽东战场必须速战速决,不能让大同军陷入明军一样长期两线作战的窘境。
而且他也猜到了黄台吉一定会趁机大规模反攻,但他不准备给鞑子用空间换时间的任何机会。
李定国要两倍的军需物资打防御战,他却给李定国三倍的需求,并且向海州方向增兵,要求他进攻。
……
大辽河畔,西宁堡。
此地由岳壁北极雷氏家族修建,占地足有八亩,北,东,西三面临水,南为堡门,周遭还有悬崖,是绝佳的军事堡垒。
自从大同军破海州,此地的军事枢纽用途迅速减弱,很快被改造成了补给中转站。
由杨戌派遣,从锦州出发的后勤补给部队傍晚晚上抵达这里,才歇息一夜,大辽河的河面就已经结起了一层薄冰。
督粮的军需官收回千里镜,回头大喊:“大家伙快点,前边的河面已经开始结冰了,上头给咱们下了死命令,必须在第一场雪下下来之前把物资送到海州!”
闻言,民夫们纷纷就着小米粥干下三个大馒头,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渡河。
天气越来越冷了,渡河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上河面开始结冰,更加让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
现在还不是最尴尬的时候。
若是今天过不了河,等到河面冰层加厚,行船会变得很不安全。
但这种程度的冰面还远没有到能够走人的地步。
也就是说,今天他们这最后一批军需必须过河,然后抓紧时间送到海州。
刚下船,一个年轻的民夫对同伴说:“诶,咱就是说,上头这回给咱们的任务奖励可是丰盛啊,跑完这一趟领到的赏钱都够我回家娶婆娘的了!”
另一个正在前面拉车开路的把头扭过来说道:“那可不,我听说这次咱们运的粮食都够李将军在海州过两个年的,也不知道前线要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年轻人问身边一个稍年长些的:“三叔,你不是当兵打过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