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孤城英烈 > 第十八章 惊闻噩耗元稹奔丧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八章 惊闻噩耗元稹奔丧(2/3)

目录
好书推荐:

三百多人,就回到大将军府,由管家安排了。

路上,白居易拿出元稹的急就章《缚戎人》,认真地看了起来。

“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

但逢赪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

大将论功重多级,捷书飞奏何超忽。

圣朝不杀谐至仁,远送炎方示微罚。

万里虚劳肉食费,连头尽被毡裘暍。

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

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

少年随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没。

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

蕃马膘成正翘健,蕃兵肉饱争唐突。

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钺。

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

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

荆棘深处共潜身,前困蒺藜后臲卼。

平明蕃骑四面走,古墓深林尽株榾。

少壮为俘头被髡,老翁留居足多刖。

乌鸢满野尸狼藉,楼榭成灰墙突兀。

暗水溅溅入旧池,平沙漫漫铺明月。

戎王遣将来安慰,口不敢言心咄咄。

供进腋腋御叱般,岂料穹庐拣肥腯。

五六十年消息绝,中间盟会又猖獗。

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梳汉发。

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

常教孙子学乡音,犹话平时好城阙。

老者傥尽少者壮,生长蕃中似蕃悖。

不知祖父皆汉民,便恐为蕃心矻矻。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

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

元稹没有敢直接写出郭晨的遭遇,那是在啪啪地打脸皇帝和朝廷。所以,他只能用这种隐晦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悲愤心绪。

诗中的“边头大将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鹘。

但逢赪面即捉来,半是边人半戎羯。”这是说的边军杀良冒功,把自己国家的边民也捉来重做他们的军功。

下面的一段:“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

少年随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没。”其实说的就是郭晨。

不过,元稹毕竟是政治家,他知道,为皇帝讳,不能让皇帝难做。

所以,他修改成了这个样子。

郭晨理解他的苦衷,也就默认了。

白居易对此诗一字未改,他也不想改。

元稹的这首乐府诗已经变成了一纸檄文,直指当时边军的腐败,还有暗讽朝廷的所谓“仁政”!

“五六十年消息绝,中间盟会又猖獗。

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梳汉发。

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

常教孙子学乡音,犹话平时好城阙。”

这一段,充满了无尽的心酸,他不能写出安西铁军的英勇卓绝和为了国家全军壮烈赴死,只能用这样隐晦的诗句写出了:“五六十年消息绝------常教孙子学乡音”这样的无奈诗情。

安西铁军全体玉碎边疆,那些留在当地的百姓们,仍然不忘故国,他们已经年迈,路漫漫其修远兮,根本无法回家了,只能经常地教孙子说长安话,永远记住自己是汉家子,是大唐人!

白居易知道内情,心中的孤愤无法抑制,只能长啸,以歌当哭!

那些不知情的人们,也就不知情吧,时政如此,徒呼奈何。

自古以来,因言获罪的倒霉蛋无计其数,白居易还要留着有用之身,传扬安西铁军的事迹!

话本啊,就是最底层老百姓闲时娱乐的一种方式,朝廷和皇帝不会计较吧?就算是他们计较了,我白居易承受就是了。

英烈们可以壮烈战死,为的是谁?

老百姓有权力知道内情!

至于元稹这个好友,他安葬了发妻,就远赴江陵担任了一个小官:士曹参军。后来改任通州司马,虢州长史。

元白二人,从此之后,很少交集了。

即便是元稹后来成了宰相,同样没有多少权力,党争,让他疲于奔命,根本没办法做多少正事。

白居易和他的境遇相比更加不堪,直到老了,才有了那个太子少傅的虚衔。

白居易不想安西英烈被世人遗忘,元稹的这首诗是不够的。

所以,他帮着处理完了元稹夫人的丧事,就急匆匆地跑去找郭晨了。

他知道,自己马上就要交割工作,不能留在长安城里,必须抓紧时间。

当他来到元稹小妾那座小院子的时候,正好看到郭晨在舞剑!

不是那种剑刃窄窄,令人眼花缭乱的花剑、佩剑,而是宽大得可以当做大刀使用的阔剑!

那一招一式,带着风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孤城英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