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十八章 革命军的隐患(1/3)
除了担忧身处建奴腹地,处于敌军包围中的东江镇余部安危之外,朱由检最近这些日子,过的还算是比较舒心。
趁着朝堂上的官员,都在为了让士子祭拜英烈祠,与他这个皇帝极限拉扯的功夫,陕西革命军席卷了山西与河南。
反过来因为革命军的动作,大明的士绅集团也选择妥协,同意朱由检的旨意,从今往后大明的士子与百官,都要前往英烈祠祭拜。
只是在对于冉闵是否算华夏的民族英雄,与王猛算不算汉奸的定性上,这些个利益集团,还想要再挣扎挣扎。
不过他们的那些政治手段,遇上不在乎名声的崇祯皇帝,统统没有了效果,到最后不得不妥协。
毕竟内阁的命令,对在蒙古骚扰多尔衮兄弟,想要解救被掳百姓的曹文诏,曹变蛟叔侄来说根本毫无卵用。
而坐镇锦州,负责统帅辽东军队的林守贞,以前倒是他们东林党的成员,和他们是一伙人。
可现在这个败类,居然敢做出欺师灭祖的勾当,在接到他座师的亲笔信后,直接翻脸不认人,不光是赶走了信使,还不承认自己是儒家门徒。
大明的军队,最少是当初在京师整编的那些新军,再也不是于土木堡之后,任由文臣内阁可以随心拿捏的应声虫。
往日里不听话了,克扣军饷的办法也行不通,朱由检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直接把兵部架空,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参谋部。
虽然明面上,还没有彻底的做到军政分离,可看这个发展趋势他们也能感觉到,文官集团对军方的影响力,正在逐渐的消失。
所以这些士绅官宦哪怕做出再大的让步,朱由检也是咬死了不松嘴,没有下令从蒙古辽东撤军。
只是在士绅集团妥协,同意为冉闵立碑树传,宣扬王猛以及那些投靠外族的汉人是国贼后,才答应加强湖广与南直隶的军事力量。
一计不成,士绅集团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咬牙捐献给皇帝内库两百万的白银,请求皇帝给他们一个方便。
对于他们的请求,收到银子的朱由检,爽快的答应了,直接大笔一挥,让各地的士绅,建立团练武装进行自卫。
毕竟大明不是满清,就是到了快要亡国之时,大明王朝也没有放开对民间武装的限制。
像是湘军,淮军这样的地方团练武装,在大明王朝的不断极力压制下,根本就没有诞生的土壤。
当然这也导致了明亡后,大明的境内,没有像样的武装,来抵御建奴的入侵。
如今虽然建奴的整体实力,随着入关之战中巨大的损耗,以及东江军在其腹地的破坏,和历史上已经相差甚远,暂时丧失了入主中原的可能。
不过对于组建民间的武装,朱由检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哪怕会导致革命军南下时,可能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小挫折。
但对以后的华夏民族来说算是利大于弊,等国内发展起来了,到后期他完全可以把这些团练武装,改造一下,搞出一些武装开垦团,去世界各地殖民。
朱由检这些长远的想法,那些士绅官宦们自然是不知道,反正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能让崇祯皇帝不再去限制私人武装的出现,就是一大胜利。
他们就不相信,靠着江南各地的庞大财力,以及他们自身的满腹经纶,还会练不出一支可以和陕西贼寇抗衡的精兵。
为了能够早点练出属于自己的武装,无论是东林复社,还是那些个楚党浙党,这次是真的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在这一道旨意传达下来后,只要是条件允许,这些士绅每个人都是一直在看着各种各样的兵书,来训练家乡中的丁壮。
他们太怕那些陕西的革命军继续南下,转眼就来到他们的老巢,给自家也来一个土地革命。
他们人倒是可以带着家中的细软逃跑,可没了土地,那就算是有再多的银子,自个儿心里也不会踏实。
只是士绅的担忧有点多余,先不说这时候,革命军主要的精力都是放在大搞基建,防备即将到来的洪灾与旱灾。
在崇祯三年的五月,革命军的内部,也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去对外输出革命。
事情发生在河南的陈县,革命军第三军军长陈楚羽,为报私仇,不顾行政人员已经做出的判决,带领着手下的亲卫队,屠杀了当初冤枉他们家的几个小吏满门。
这件事虽然在如今的河南,基本每天都会发生,不过那些被抄家灭门的,都是一些罪大恶极之人。
而被他屠杀的那几个小吏,犯下的罪行并不大,只是收受一些小钱,在普通的民事纠纷上,对行贿他们的一方进行偏袒。
毕竟大的案子也轮不到他们这些小人物决定,因为收受的贿赂金额不大,也没有机会去犯下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这些人只是被判处了劳改,交了一些罚金就算了事。
可万万没想到,一直关注着他们下场的陈楚羽,看害的他家破人亡的恶贼,还能逍遥自在的活在这世上,直接亲自动手屠了他们的满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忘了算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