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一章 太医院?我呸(1/3)
史书上总是不停的强调,清朝能够取代明朝统一华夏,是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可在朱由检看来,明朝灭亡是必然的,而满清的入关,却是无数的偶然堆积而成。
随着江南的白银,与粮食不断的运到内库皇庄中,朱由检终于不是那个兜比脸还干净的穷鬼了。
口袋里有钱了的皇帝陛下,第一时间想的,不是享受下胜利的喜悦。
而是带着王承恩他们,偷偷去城外的那些研究所里,看看还有哪里需要投银子进去。
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那些历史中的偶然事件,防止文明被野蛮所取代。
说真的,有时候他也觉得,自己算是最惨的重生者了,回到大明近三年,虽然不像上辈子那样,做一些让大明雪上加霜的蠢事,不过也同样没有去享受过一天。
对于朝政,因为清楚大明的官僚阶级,早已经烂透了,他只是求稳不折腾,让大明尽量减少内耗。
朱由检把自己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和明末的那些科技狂人,以及各个行业大佬们打交道,用点点滴滴的进步,去改变华夏的国运。
为了能够阻止那些偶然的意外发生,他尽可能的回忆,后世那些书中的各种介绍,希望可以给明末的大牛们一些启迪。
其实就算朱由检不参与,明末无论是在科技的发展,武器的研究,以及农业上的成就,也不比欧美的差多少。
只是这些人才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随着满清入关,付诸于东流。
大明不同于满清,没有那么的固化保守,满清为了保证自己的绝对统治,就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是进行残酷的打压,甚至是兴起了文字狱,来控制所有人的思想。
而皇帝快沦为吉祥物的明朝,对于新鲜的事物,以及各种先进的思想,都是去积极的接纳改进,甚至开放到,能允许无君思想的出现。
所以此时的华夏,在武器和科学方面,并不比同时期的欧洲差多少,甚至有的方面,还做的更好。
就像是火器,后世人通过这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描述,感觉好像在明朝时期的中国人,也主要是使用冷兵器去作战。
而事实却是,明朝在朱元璋时期,火器占比就达到了十分之一,成化以后,火器占比更是已经超过了一半。
对于火器,明朝人玩的已经很在行,像是嘉靖时期的枪械发明达人赵士祯,弄出来了许多新式火铳。
甚至他还发明出来了,历史上最早的机枪——迅雷铳,那个小东东,可以连射十八发弹丸,要是研究下去,说不好机枪就真的出来了。
朱由检看重的燧发枪,也是早就有人研究出来,之所以在大明的军中没有推广开来,原因和西方的原因差不多。
这一时期的燧发枪,容易点不着火,扣动扳机也极为费力,在实战中使用起来,远远不如早已使用习惯,技术也极为成熟的火绳枪。
朱由检列装新军的那些燧发枪,也是在青县的战斗中,出了不少的状况。
幸亏是配备了长枪兵和刺刀,要不然他们给建奴冲到面前,铁定要被团灭。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朱由检与毕懋康,薄珏等人交谈后,再一次投入大笔的银子,给他们这增加人力物力,争取在这些原有的基础上,对燧发枪再次加以改进。
在各个工坊和研究所里逛了一圈,调拨出大批银两后,朱由检来到了培育良种的皇庄,以及大明皇家医学院。
这两个地方研究的东西,在朱由检的心中,比那些能够提升明军战斗力的武器,还要重要上许多倍。
虽然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那些贪得无厌的士绅与宗室,对百姓盘剥到了极致,逼的百姓不得不反,二是有他这个喜欢微操的皇帝。
不过还有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的高峰,各种水灾,旱灾,蝗灾和鼠疫连绵不断,让无数的百姓死于饥饿与病痛。
特别是鼠疫,对于大明的破坏性最为致命,根据史书记载,鼠疫最早是在崇祯六年,于山西的一些地方零星出现。
到了崇祯十四年,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也纷纷开始出现鼠疫。
被一次,鼠疫感染者甚多,因为情况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场可怕的鼠疫,逐渐蔓延到了整个大明。
到了崇祯十五年,整个大明都基本被鼠疫的阴影所笼罩,在河南,安徽一些鼠疫严重的地方,出现了一县千余家,无一家可幸免,一门数十余口,无幸存者一人。
这一场鼠疫,不光害死了无数的大明百姓,让摇摇欲坠的大明,直接陷入了灭亡,也把刚刚占领紫禁城的李自成,以及大顺军给折腾的半死。
在与吴三桂交战时,李自成的流寇大军,有一大半人都处于患病的状态,许多老营人马,都因鼠疫而死,大顺军的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可奇怪的是,这一场席卷大明的鼠疫,居然在满清入关后,消失的无影无踪,让那些无耻文人,更加的吹捧大清是天命所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忘了算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