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百零九章 进军朝鲜(1/3)
“土地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不可替代性。没有土地,所有的建设都会成为空中楼阁。我们没法种地,没法建厂房,没法盖房子。所以把土地掌握在国家手里,是必须的。”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农业社会时期,这一百亩土地种玉米,和那一百亩土地种小麦,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到了工业社会,对于我们要建设的工业化新中国来说,土地与土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块地盖的厂房是为另一块地上的厂房服务的。工业社会,人和土地,都是普遍联系的。那种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是新中国的敌人。”
“我们必须把全部土地收归国有,才能做到全国一盘棋的执行我们的计划。如果我们修一条路,盖一座厂,都需要地主同意,甚至他不同意我们都没有办法执行计划,这样的新中国,是发展不起来的。所以土地,我们要都拿到。”
“这一点在陕北,内外蒙,我们执行的很好。东北是个新环境,我们拿到了东北一半的土地——从洋人手里抢过来的,但是还有一半土地,掌握在地主,军阀,买办资本家手里。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些地也拿回来。”
“土地不只是有经济属性,它还有第二个属性:社会属性。如果我们不把这些地都拿到手,那么未来的新中国,拥有私人土地的人,会成为食利阶层。这些人什么劳动都不付出,就可以稳定的有大笔收入。这种阶层是我们要彻底消灭的。未来的中国,只有一个阶层,那就是劳动者阶层。”
听到这里,宋老年问道:“东北剩下的土地,大部分所有者归根结底都是东北军的人。小地主,大地主,包括那些军阀军官,他们背后都是东北军。现在东北军还盘踞在这块土地上,如果我们要把土地收过来,怕是不打仗不行。”
“不能在东北打仗,这样对东北的建设是致命的打击,同时,也开启了内战的苗头。”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李思静连忙问道。
“之前我说了,让张家和东北军去**,现在是时候了。”
1920年7月7日,驻扎在丹东的近卫军,对驻扎**的日军通告,说有一名近卫军的士兵训练走失,要进入**搜查。
日本驻**司令官大庭二郎收到这个通报,顿时暴跳如雷。
这消息怎么如此熟悉!他马上想起了奉天城下,日军对东北军也玩过这么一手。现在好了,近卫军现学现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近卫军要进攻**了!
中国东北的日军彻底被近卫军赶出了中国的国土,丹东的日军也撤到了**。
现在近卫军与日军只有一桥之隔——就是鸭绿江大桥。
这个桥,日本人没有毁掉。炸桥容易修桥难,他们还想留着这个通路,好方便自己日后再次进入中国东北。
大庭二郎即使收到了近卫军的通告,也没有下定决心炸桥。
而且要炸大桥,他需要向参谋本部请命。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不是**司令官能做主的。
可是近卫军没有给他更多时间。在发出通告之后,近卫军立刻发起了进攻。
近卫军的空军,开始了对鸭绿江对岸的日军阵地进行饱和轰炸。
包头的军工厂日以继夜的生产,在近卫军扩军训练的过程中,工人们制造了充足的武器弹药。现在全给日本人用上了。
大庭二郎对于近卫军攻打**,是多少有点心理准备的。但是实话实说,他的准备并不充分。
**不是中国,这个地方事实上已经属于了日本,而且这是国际承认的。
近卫军敢打**,是挑战国际规则。即使以日本的强大,也要遵循现在英国人定下的规矩,而不敢肆无忌惮的乱来。
秦牧只是个新生军阀,虽然他武器是强大了一些,但是他不应该有挑战国际秩序的勇气。那就是无脑了。怎么看秦牧都不应该是个无脑的热血青年。
说他是老油条还差不多。
但是事实击碎了大庭二郎的幻想。近卫军以三个师的兵力,通过鸭绿江大桥,源源不断的开进了**。
秦牧亲自领军,下辖第一装甲师,第二装甲师,以及新组建的101装甲师。
日本在**只有两个师团,第十九,第二十师团。
仅从人数上看,日军和近卫军兵力相当。可是日军的武器和近卫军的武器有着一战到二战的差距,同时进入**的,还有大量东北军。
这样一来,日军从人员到装备处在全面落后状态。
大庭二郎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
他在龙道里,新安洲,平壤这个三角地带,修筑了大量的永备工事。
**多山地,不利于机械化军队展开。坦克汽车严重依赖道路,所以这就给了日军希望。
这个三角地带,就是锁死近卫军前进的道路,守住三角地,就可以挡住近卫军的攻势。
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日军充分总结了之前和近卫军作战的教训,在三角地采取了坑道战术。
深挖洞,洞连洞,坑连坑。他们在表面阵地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明天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