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0.01 乖离(1/2)
少女祈祷中
我并非可有可无,是文学灌注于我的激情,那种大脑充血之感,维持着我的生命。
我并不感激,文学只是高自由度人生的廉价代替,我甚至认为和精神药物没什么不同。文字带来的感动,只是把心脏被平淡挖去的一块肉暂时填补,很快又重新是空落落的感觉。
正因如此,文学的最后使命是尽情想象人类获得无限自由后的一切可能。
尽管所有人都可能存在一种对现实,真实,而非虚拟的执着,但当伪物的真切感能在其鉴别力之上时,假即为真。五感的极限就是鉴别力的上限,只要你忘记你曾接入过。
不,其实那边的世界早就准备好这样一个剧本,专门在你打算退出时上演。
黑幕
相比起毫无门槛与很轻易复杂到混沌程度的人文社科来说,自然科学是这么明确。即使科学解释世界的体系相较科学诞生之初起已然沧海桑田。他总是上升与进步着。
如果倒向权力给定的标准,文科永远只能在重蹈覆辙中循环。若没有标准,又像个带着密封瓶中的无头苍蝇。
文科的随意性是那么强,很难说清其目的是什么。理科那边,毫无疑问是理解客观世界。
理科可以是一文不值的,因为比事实更重要的是人们相信的事实。文科可以是毫无意义的,在出乎意料的现实面前,顶多能让人自我麻痹。
作为文学专业的残党,我是时候告别将臆想当作主要活动的日常了。
黑幕
这世界不为人所创造,不因人类而存在。
但我们可以献给世界独一无二的礼物。
“多样性是顺应自然的表现,由此陷入虚无的人失去了被称为人的资格。”
所有经历凝结为这句教诲,伴着另一句来自理性的叹息。
“构筑有序的活动只会让终局来得更快些,世界将归于热寂。”
白幕
他们总是自以为在说着最正经的事。
却对死亡闭口不谈。
他们期待着在这一系列所谓的正经事中,卸去个体对意义探索的动力。
粉刺的是,他们总会补充道,这是为你自己而做。
人生是长,长到不把一天重复数年就难以忍受。
随着文学完成最后的使命,属于当权者的历史会迎来终结。
每个个体终于取得完全自主性,永远存在着。
清醒时,你随着渴望奔腾不息。睡眠时,你放任生与死的思绪彼此碰撞。
活着真是件无比正确的事。
白幕
人生来孤独,并有意无意地坚守孤独。
所谓连接,那些将自身期望投射至他人产生的一见钟情,那极致美好的瞬间,都是一厢情愿。
借成为伴侣的名义才可以共同生活以深入了解彼此,但既然未有这种了解,又何来对这资格的笃定呢?就只有一眼明了却必会随时光老去的容颜,以及据此随意得出的内在。
我能承受由未知到相识过程中不可避免且有意无意的互相伤害,但难以接住结束感情的幻灭感。
了解人的成本是那么高,契机是那么难得,以至剧本外的爱情经常沦为追逐美妙情绪的手段。生不出哭泣着触碰到美好的感动,却流下讨好自己,安抚自己的泪水。
那些通过恋爱关系获取其他利益的情况自不必多说,对他们来说体验爱恋的滋味只是锦上添花,说不定更可能只是麻烦。
当爱情不再新鲜,带来不了和以往同样的美好情绪时。原先的海誓山盟就多少虚无缥缈起来。
这是被神经科学证实的无可奈何之事,重复面对喜欢之人的同一张面孔与同一种声音,获取的多巴胺量总会一次不如一次,而想要得到相同的快乐,对多巴胺的需求亦相应变高。
渐渐熟悉后,你还会带着种种期待吗?热恋中想要迎合对方喜好与渴望对方触碰真实自己之间难以调和。再者,相知中的甜蜜期待与熟悉后的稳定预期本是相互排斥的。
哪怕是虔诚教徒对上帝的爱,就是那种对一个信仰者的圆满之爱,其中亦难免有时间带来的变数。那么这激素冲动所带来的深深信任与无私给予,是否总是可以和逐渐了解后暴露出缺点,偏离预期的对象相匹配呢。
这些矛盾注定绝大多数恋情都不能长长久久并自始至终令两人满意。但爱恋之初无与伦比的美好也都和这些矛盾息息相关。
这即所谓极致之美只在于一瞬间了吧。樱花落地就很快不再香甜,感谢清洁工及时打扫让我不曾见到她就这样枯黄。
忘记反思并逐渐失去反思的能力也是获得幸福的好方法。
出于原始本能,养育后代与安稳度过余生也许就是关系后期仅存的意义。
但这意义,即陪伴是亲情的中心,但不是爱情的。
亲情使人感到安全,爱情不停留在这一层面。
她是一种在憧憬中不断描绘与创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献给这极具意义的无序世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