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1章 士人失道(1/2)
朱雄英嫌站着有些累,于是干脆盘腿坐到了小桌上。
“你说你在捍卫圣贤之道,现在我抛开你那些不可告人的阴谋不谈,你告诉我,大明有哪里失了圣贤之道?”朱雄英发问道。
他神情平静,好整以暇。他知道在抛出了这个问题后,自己就赢了,因为当下的大明还没有真正的踩到任何庶族士人的痛点。与此同时,郑博彦的哑然,甚至在场学子们的沉默,都证明了他判断的正确。
是啊,大明有什么地方不符合圣贤之道吗?
理学依然是主流,哪怕往更深一层去挖掘,读书人的特权也依然存在。不仅如此,当今陛下还恢复了汉制,恢复了汉人的冠礼和习俗,哪怕是当下这受人非议的科举也没有摒弃圣贤之道,只是多出了一些以往不受重视的科目而已。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现在的大明朝廷可没有触动任何人的利益。相反,这位大儒好像在损害大家的利益。这种看似奇怪,但却好像又符合当下现实的想法,在一众学子们的脑中流转了起来,而且挥之不去。
郑博彦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因为他找不到支撑自己想法的论点了,他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没有抓到任何朝廷对读书人做的坏事,除非自己敢公开说,朝廷不准土地兼并是错的。
朱雄英见状,摊手一笑,继续说道:“当今陛下过去为什么会停办科举?现在恢复科举后,又为什么会增加考试科目?根源都是相同的,就是为了给朝廷选才。你们读书人有一句自我调侃的话,叫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句话有些偏激了,但话里的内涵却表达了一个不可争辩的现实,那就是文人对皇帝最大的功效是辅佐,皇帝需要借助你们的才能,但在此之前,必然先要考核你们的才能。”
众人陷入了思考,而郑博彦却知道,这个小鬼话里的目的其实是在打压读书人的地位,于是他立刻反驳道:“你这说辞简直大谬,士人又不是贩夫走卒,商贾贱民!士人出现的使命在于匡正帝王,安定天下!”
“先生说的对!”有学子高呼了起来,“我们又不是秦淮河上的歌妓!”
朱雄英失笑,这价值上的,这道德制高点占的,不愧是大儒。
“原本士人这个群体是有资格讲匡正帝王,安定天下的。但后来,历史证明了士人这个群体只能以辅助者的角色站在政治舞台上,再向前一步,就会把天下搞得一地鸡毛。”
此话一出,算是把在场的所有读书人都得罪了,郑博彦也扬起了嘴角,心想道,你这小鬼还是太年轻,根本不知道这些读书人心中有多傲。
注意到此刻全场的低气压,周兴握紧了手中的刀柄。
“你说的历史是哪段历史?”
有人用问题打破了短暂的沉默,朱雄英看了看提问之人,是那位之前用好奇目光审视自己的朴素学子。
“就是你们刚刚听得津津有味的汉末历史。”朱雄英淡笑着回答道,“你们自诩学富五车,恐怕在听这段历史的时候,都在幻想自己是卧龙凤雏对吧。”
人群里响起了不太清晰的笑声,也有人挠头,还有人尴尬的清了清喉咙。一时间有些凝结的空气恢复了些许的活力。
“第一个事实,从汉末到隋朝统一天下这四百多年的时间里,掌控天下最高权力的群体便是士人群体,但结果这个天下是一个什么模样?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你把九五之尊放哪去了?”有人发问道。
“九五之尊?说王与马共天下都是我给司马家脸上贴金!”朱雄英嗤笑道。
“你是想说,汉末之后的天下大乱是读书人造成的?”那位穿着朴素的学子,继续问道。
“汉末大乱的问题很复杂,这里我不展开讲。我只告诉你们历史给出的回答,以司马家为首的门阀士族掌控皇权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堕入了长达四百余年的至暗时刻。”
众人从来都没有站在这个视角去看过历史。
“接下来是第二个事实,司马家带来的烂摊子,最终因为府兵制的成熟才被彻底平息。”朱雄英继续说道。
众人又是一愣,怎么又扯到府兵制上去。
此时栖霞寺大门前的场面其实很怪异,一群基本成年的学子坐在地上,仰头望着一个坐在桌上的小孩,听着他的讲解历史。而另一头,那位白发苍苍大儒却似乎被人遗忘了一般,不知所措地站在一边,插不上嘴,说不上话。
“我之前说过,汉末的门阀依靠庄园经济,甚至可以私养部曲过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皇帝并不能全面的掌握兵权。但府兵制的推广,意味着皇帝将兵权从门阀士族的手中剥离了出来。也就是说,府兵制是对门阀手中权力的一次拆分。”
此话一出,人群里居然有人义愤填膺了起来,好像自己真被人抢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般。
看见这种情况,朱雄英也是不屑的一笑,“别觉得委屈,门阀的军权被抢走完全是门阀自己造成的,他们要是没有搞出一个四百年的黑暗乱来,华夏历史就不是现在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破壁大明,重塑时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