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一章 回乡征兵(2/3)
“诶,都七天了,一个兵也没招到!”覃云明失落了起来,他想过要用当初大哥征兵的方式征兵,给当兵的农户减租减息,可当初大哥费尽心机也才征了差不多两个连的兵,家里的田地,现在也不够支出了。
正犯愁着,韦凯平带着一个排的队伍,一路小跑着跑进县城,来到他们的招兵处。
“怎么……他们不让你回部队?”覃云明问到。
“嘿,不当兵了也好,回家更自在。”韦凯平回答到。
“得了吧你,就你这脾气,他们要不给你回部队,你早把钢盔扔地上当夜壶使了。”覃云明拍了拍韦凯平头上的钢盔。
韦凯平不觉一笑,问到,“怎么样,招了多少兵?”
“唉,焦虑啊,七天了,一个人都没招到。”卢继学重重的叹了口气。
“是啊,你们桂北县的人,没有爱国意识。”李东说到,“在我们东兰县,参加红军的都有不少人。”
“诶诶诶,不许提这个名字哈。”黄裕立即扯了扯李东的衣襟。
韦凯平向四周望了望,“江露、娟子和傲雪她们呢?”
“她们发传单去了。”覃云明也叹了口气,“有她们在还好,能帮着发发传单,过几天她们去了南宁,到时就得咱爷们几个自己动手喽!”
“我这不回来了嘛。”韦凯平自信满满的说着,问到,“你们有没有下乡去做宣传?”
“下什么乡?咱这山区,下乡宣传那得多少天啊?”“是啊,县城里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下乡多费事啊。”……
几个同学回答到。
“咱这地方不一样,穷乡僻壤,交通闭塞,信息传递太慢,所以,不但要在县城招,还要下乡做宣传、做演讲、做动员。”韦凯平说到,“这样,黄裕你做记录,给县政府的征兵处手抄一份这个方案。我们划分区域,分头行动。第一片区,以县城、桂村、龙伦村、下更村、吉安村为第一片区,第一小组,由谭绍卓担任组长,黄裕、娟子助手,我带回来的三排一班是你们组员,你们负责第一片区的动员和宣传工作;第二小组,覃云明担任组长,曾成、岑江露、李东助手,三班是你们组员,你们负责西落村、明石村、普阳村、上党村的动员和宣传工作;第三小组,我亲任组长,李傲雪,卢继学助手,二班跟我一起,我们负责里郎村、八仙寨、平河村、六甲村、团北村、洛敢村的动员和宣传工作,其他偏远的村镇,让县征兵处自己拟定计划,也要下乡做动员。”
黄裕记录着。
韦凯平接着说到,“下面我说的不用记。
第一小组有困难,就去找我爷爷出面,如果不知道我爷爷是谁,你们到桂村去问保长,就说找韦永材。第二小组有困难,就去洛西村找候佳宣或唐忠大叔。”
大家伙儿都记了下来。
就这样,写标语,发传单,做演讲,大街小巷宣传抗日救国,一时间,偏远的小县城里,充满了抗日爱国的热潮。
在爷爷、候佳宣大哥和玉婔姐等人的协助下,韦凯平他们用了十天的时间,在桂北县征到第一批兵员,一千一百二十人,而且,这些新兵,大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这让几个征兵处的长官看到了,乐得合不拢嘴,这一次,是桂北县这么多年来,征到兵员最多的一次。
这些兵员,原本只打算留作预备部队,然而,松沪战事吃紧,训练了几个月后,他们便被紧急派往松沪前线……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什么……当时……谁也无法想象……
分线————————————————————————————————
晚上,韦凯平吃过晚饭,椅靠在门口。
“明天,要回部队了?”爷爷走了过来,坐在门槛的另一端。
“嗯,这次,是真要上前线,抗日。”韦凯平转向爷爷,道:“爷爷,如果,我回不来了,你们就……把我的衣服,埋在二哥的旁边……”(战争年代很多出去回不来了的人,都只有衣冠冢)
“说啥傻话呢!白教你这身本领了?”爷爷瞥了韦凯平一眼,“生气”着。
“我只是说万一,上战场,我经历过,我也知道……很多事儿说不准。”
“别胡说!”爷爷止住了孙子的说话,他站了起来,走回房间,拿出他那对心爱的白色刀鞘的双刀,走了出来,递给孙子,“你不是一直想要我的双刀吗?只要是上战场杀日寇,爷爷,舍得给!”
韦凯平看着精致的双刀,他笑了笑,没有接。
“怎么?又不想要了?”
“爷爷,我其实最想要的,是你一直压在枕头下面那把,带着花纹的纷散刀。”
“那把花钢纹纷散刀是我师父……”爷爷想说什么,又没说,他扭头便又走进房间去,从他的枕头下,抽出那把三尺长的纷散刀,这口刀,是爷爷的师父留给他的唯一念想,平时就连磨刀,爷爷都是小心翼翼的磨……生怕磨缺了一个口子……
“呐,拿去吧。”爷爷把刀递给韦凯平。
韦凯平接过刀,欣然的在院子里舞了起来。
“你记好了,等打跑了倭寇,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胸膛》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