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八章(2/2)
的几个侄仔在广州如何如何发大财,一个月屋租多少万,一辆私家小汽车多少钱,侄妇穿的一双鞋多少钱,哪个侄子去读大学了,他们还在广州拥有私家游泳池和网球场。
有一年,和璧的奶奶的一个侄仔给奶奶一个大红包,内含三千元!奶奶的大哥叮嘱她把这笔“巨款”存进银行,这是奶奶一生中拿到的最大的一个红包!那是八十年代啊,一个公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元!想想这三千元的含金量!奶奶把钱交给我存进银行,一年的利息有一百多元。
至于和璧的姑姑家的年例,菜式就简单多了,但我她们和表兄弟姐妹们年龄一致,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年例时大家可以抛开功课和家务,有专项时间在一起玩,相当于我们的狂欢节了,所以,这年例,实际上也是我们最宝贵最正宗的儿童节,有得吃,有得玩,还有“衫带钱”,六一儿童节是学校给我们搞的,穿校服,唱歌游行,热得周身汗,家里连鸡蛋都不煮一个,快乐指数和年例相比,那是高佬摔跤——差得远!而和璧的奶奶,一到姑姑家就称王称霸,俨然半个女主人,因为她经常长住姑姑家,步行几个小时到达姑姑家时,奶奶一点也不累,马上到厨房装一碗瘦肉汤端来她吃,吃完叫她去玩,她和老表们最喜欢到村边的橄榄塘捉鱼,弄得手脚全是泥,傻傻地嬉笑个够,才肯上桌吃饭。由于姑姑的活泼能干,她在家里说话一言九鼎,姑丈好像是她雇来的仆人,对她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所以她在姑姑家心情非常舒畅,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精神上是宾至如归的。
八十年代,中国的经济,正进入春天复苏的阶段,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高,粤西地区,大部分人一家大小的温饱已经解决,对未来,正充满美好的向往和信心,当时,不少家庭,已不是纯粹的农民家庭,已着手做一点能赚点钱的生意,迈入半农半商的经济模式,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当时非常重视做年例,因为他们需要一份乐观的心情,去积蓄力量,去为生活拼搏!做年例的意义,远远不止于物质享受。我们需要借助做年例的仪式,点燃生活的热情,和最爱的亲友相聚一堂!和璧长大后的人生,遭遇了各种困厄艰辛,但依然乐观,想来是童年时代给她带来的正能量的心理底气吧!
不想错过《无灯冷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