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八章 嘱托(1/2)
就在赵希武看望杜林龙的第5天的时候,医院传来消息,杜林龙已经溘然长逝。这位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老东北人最终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离去了,杜林龙:1892年生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曾任城防二旅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后转任辽宁省警务处副处长,九一八事变后任东北抗日义勇军指挥部,骑兵第二旅副旅长等职。长城抗战结束后,于1933年6月因肺结核晚期医治无效死亡,终年42岁。
赵希武在得知杜林龙去世之后,坐在窗前,打开了杜林龙交代给他的信,信是这样说的:
希武,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与你相识还是与你二叔赵孝勇有关,你二叔赵孝勇早年与我相识,起初在辽东做生意的时候我们两个就早已认识,他是一个十分重情重义的人,我和你二叔相识十年了,我已病重,这件事他不知晓。
说老实话,我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杀人放火的事情虽然没有做过,但绝不算什么好人,早年之所以穿上这身官皮无非是想捞点好处,为自己找个好老婆,在这混乱之身安身立命罢了。
这些年,对我来说,从一个农民出身来讲,做到了警务处副处长,骑兵旅的副旅长已经算是不错了,说来惭愧,这些年我也拿过一些不该拿过的钱,昧着自己的良心做过一些不该做过的事情,但是有一样,没有背叛过国家,对你我是有愧的,如果没有土匪来救你,也许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被日本人处决掉,这一点,我很愧疚。
不过,有一点我想和你讲,是你二叔的事情。
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在安东做维持会长,这是他的表面身份。他一直在暗地里帮助东北民众自卫军、义勇军做事,他的身份是绝对保密的,知晓这件事情的只有我,你二叔,黄显声将军三个人,今天告诉你,你就是第4个人。
之所以现在才告诉你是为了保密的原因,也希望你要理解你二叔,千万不要以为你二叔是汉奸,错怪了他。
你二叔虽不是国家军人,但却始终能为国家考虑事情,忍辱负重,和你在战场上拼杀一样。
我曾经也很想一同奔赴战场,对于军人来说,最高的荣誉是马革裹尸,但无奈身体原因,以至于未能端起枪便早已躺在病床上,最终是窝窝囊囊的死在这病床上。
从你们长城抗战开始即结束已经有4个多月,我最初将你调入西北29军时,我就已知天命,29军38师的张师长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军人,以后你遇事要多请教于他。
抗日大业并非一朝一夕,一定要珍重身体,如今吾命不久矣。想来今日一死,也是早有预料。如今东北失地尚未收复,我却已离开这人世,我没有子女,希望收复东北之时,将骨灰归还我的祖籍齐齐哈尔吧。
——杜林龙绝笔。
军营里面,读完杜林龙的信之后,此刻,赵希武早已泪如雨下。一旁的顾大勇和杨文斌赶忙过来相劝。
这时间的北平,长城抗战已经结束,其实,自从喜峰口之战结束之后,赵希武所在特务营就一直在后方调整,赵希武他们每天除了练兵备战却毫无发泄之地。
因为他再也不能带兵出战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塘沽协定》的签订。
《塘沽协定》的签署,让赵希武彻底丧失了对日作战的斗志,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带着特务营所500多人的牺牲竟然在谈判桌连筹码都没有当来使用。
《塘沽协定》签订结束以后,29军所在部队的驻防就已经从香河通州一带撤去,到此长城以南100公里之内再无中国守军一兵一卒,构成了在中国境内所设立这样的“非武装冲突带。”
赵希武对此十分恼火,但他一个下级军官又用什么话语权利呢,他同样也知道战争也许在这几年可能会变得异常平和。所以当赵希武还在部队里每天日复一日灌输着士兵抗日救国收复失地的想法的时候,张师长找他进行了一次谈话。
这位张师长果然不同寻常,见面第一次便说:“我知道你怎么想的,和你一样啊,喜峰口一战没有想到换来的是如此结果,想必你也不太满意。”
赵希武没有多说什么,对方又补充道:“我知道你很年轻,又有受过学历教育,老杜临走之前曾经和我说过你在东北大学附属中学读过高中,在我西北29军的基层军官中受过高中教育的,不怕你笑话,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如今战争既然又短暂的停歇,但失地并未收复,你不如去真正的军事学校去锻炼,去学习在那里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加上你与日本人有过作战经验身又富有胆气,过几年战争爆发肯定能用上,不过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你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经验,因此,我已向**军校的唐总队长建议,决定保送你到**军校去学习!”
赵希武问道:“**军校?”
赵希武心里清楚的很,这**军校就是以前的黄埔军校,这个军校学风正,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军官,特别是叫黄埔军校的时候,培训出了一大堆优秀的军官,在北伐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能到这样的学校去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抗战烽火之铁血战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