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 温暖的家庭(1/3)
西里出生在豫西的内乡县,82年生人,有一个姐姐和弟弟,姊妹三个。父亲读过高中,有文化,青年时代在石家庄当兵,那年在部队考试北京防化大学,体检出高血压被刷下来,一气之下当年就退伍回到老家。当时的乡镇还叫公社,被安排到公社下面的一个工厂,叫社办厂,也就是后来的地方国企。母亲读过初中,下学后就在家务农。母亲们姊妹六个,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三个妹妹。家里负担大,母亲就格外的操心。
从我记得事儿,西里就在西峡姑姑家长大。上学前班,一年级的时间,当时父亲跟姑家的表哥在西峡红旗停车场院内租的三层楼,开办的红旗皮鞋厂。88年的时间就做了(红旗皮鞋)这个牌子,只是那时间没有注册商标,从上海做的商标,就是粘在皮鞋底内的标志。
回过头来说,八十年代初那些年,计划生育管的那是太严。超生二胎就是拉粮食,牵牲口,扒房子。父亲亲弟兄一个,到这辈估计是非要一男孩子的。西里是二胎,公社就指示大队拉走家里的粮,开除了父亲社办厂会计的公职,之后才有去西峡开皮鞋厂。而母亲作为父亲的贤内助,一首默默无闻的照顾着我们姊妹三个,帮助打理父亲皮鞋厂的生意。
姐姐踏实话少,非常懂事。而弟弟那时候才上幼儿园。他是最受大家喜欢的孩子。长的好,小而聪明。可是这么多年就他多灾多难。就在89年那年,由于护栏脱焊,弟弟从三楼摔下来。得到及时救治,后来总算没有大碍。想到这,心里就觉得痛。
其实那时间红旗皮鞋厂的生意一首不错,真正的皮鞋,都是真皮。记得那时候一双男鞋3.元,女鞋25,高帮靴子45元。是不是很便宜。到九一年,全国商标大检查,红旗皮鞋厂的商标属于违规,被罚款。皮鞋厂就从西峡县城搬回了老家,改成了小作坊式的经营,工人由9.多人减到2.人左右。
那时候在农村开一家店,己经相当不错。由于经济比较活,整个村的人都高看一眼。当然姊妹三个也会在小伙伴眼里成为“领导者”,嘿嘿,因为家里那时间总是会给一块钱作为零花钱,能买一些瓜子,泡泡糖,玻璃弹子,这些都会吸引着小伙伴。
一个玻璃弹子2分,一个泡泡糖5分,一包小吃海带丝1毛,带橡皮的铅笔才1毛2,不过那时间还没有辣条。。嘿嘿。那才是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
小学时代是最欢乐的时光。玩玻璃弹子,送贺年卡,帮派打仗,喜欢上音乐课体育课,学校开大会,偷家里烟抽,喜欢玩水枪和擦炮,喜欢偷去河里洗澡,喜欢过星期天,摸鱼逮蚂虾。。最烦的就是早自习,老师提问,背古诗词,写作业,老师叫家长。。那时间还没有双休。
记得五年级的时间特别喜欢班级的一个女孩子,叫月丽,高高的个子,梳着羊角辫子,牙齿特别白,人特别好,记得他们姊妹西个,上学的时间老是拉着她的弟弟妹妹们一路小跑。可是她成绩一般,老是让班级的男人嘲笑她。可是西里对她很有好感。
还记得五年级流行玩的几样玩意:水枪和飞镖。家里条件好的就买的塑料水枪,三块一个。家里不给钱的就拿母亲或是姐姐的铁发卡,一边从中间九十度折起来,一边磨的锋利,用扎头的皮筋做动力。可是却非常危险。
对小丽有好感,那是最初的一种纯天然的喜欢。有一次下课后大家玩飞镖,西里一不小心就飞到小丽的头上,扎在她头发里面,她大叫一声就趴那哭了。一会血可流出来了。把西里吓坏了。班主任过来看看说没事,又安慰她几句,让西里站在教室外上了一天课。
同村的孩子回家告西里的状,说被罚站了。为此回家还挨了一顿打。父亲照西里屁股上踹了几脚,在院子里罚站了一小时。最后还是被母亲给叫回去了。还奖励西里一罐健力宝。
眼看就要毕业了,那时间开始划片招生。老家那边学生在二中,可是大家总认为一中质量好。父亲就找人给西里整到一中。话说父亲那时候己经是村支书了。
清楚记得,初中时代,吃饭是父亲从家带的小麦换的粮票,一两、二两、三两的面值。然后一个星期再给2.元现金做菜钱。在那样的条件下,读初一的春节回家,还攒钱给小丽买了一支钢笔,价值5元。不知道这算不算最初的感情,或许就是好感吧!青涩。梦幻。
初中很少有住校的学生,大部分农村的学生都住在亲戚家里。而西里住在街北头的姑奶奶家里,学校在街南头,所以每天夜自习放学,西里都会穿过整条街回去睡觉。其实那条街就是一条肠子街,不繁华的。初中的时光没有啥娱乐活动,很单调,可是处了一帮到现在还一起玩的老同学。
老张是比西里高一届的哥哥,长青是西里同桌,现在郑州生活,小蕾在南阳是律师,可可也算是关系不错可联系太少。那时间受三国和水浒电视的影响还结拜了几个兄弟,其中跟三哥的关系最好,联系最多,给予西里无私的帮助最多。
不知道你们信不信?那个年代,农村人一年除了夏季在河里面洗澡,其他季节很少洗澡的。只有在春节前的除夕夜,熬年的时间才会烧几大锅热水一家人洗洗澡。因为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四十不惑40》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