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1章 清朝御膳房(1/2)
朝会完毕之后,李华这才动身前往内御膳房去用膳。
李华瞧见又是满满当当的两大桌子菜肴,各类野味、肉类等等应有尽有。
紧接着李华微微皱起眉头,对总管太监以及膳房总管们说道:“朕不是说过要减少膳食的数量吗?”
几位膳房总管瞧了瞧总管太监一眼,总管太监王承贵谨小慎微地回禀道:“皇上,此事确实难以施行啊,这可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而且皇后也特意吩咐奴才们了。”
李华听后很是无奈,但心中还是有那么一丝小欣喜,暗自思忖道:“到底还是自己的正宫老婆啊,懂得心疼自己啊。”
李华不再继续说话了,毕竟老祖宗定下的御膳房规矩,的确非常完备,贸然废除的话会导致整个皇宫的膳食陷入混乱,最主要的是三菜一汤,那是真的吃不饱啊。
李华指向那金黄的烤乳猪,膳房总管太监赶忙去割下一块,试吃了几口确定没事后,才又割下一块装在精美的瓷器里,端了过来。
李华咬了一口,味道甚是不错,虽说稍微凉了些,但口感着实上佳,不由得让膳房太监多割了两次。
待到李华意犹未尽,打算再割第西块时,膳房总管太监喊了一声“撤”,一名小太监迅速就把烤乳猪给端走了。
李华无奈地翻了翻白眼,当皇帝吃得确实好,可就是吃不尽兴,只能依靠数量来弥补,唯一好的地方,也算是营养比较均衡吧。
御膳房是沿袭明朝时代光禄寺,光禄寺不仅是个皇家厨房,还是一个庞大的物资采购部门。
各地进贡的名贵食材,如鱼、肉、茶和各种土特产野味,都由光禄寺收纳并处理,当时记载光每年进贡皇室的猪牛羊就达到十万头。
到了清朝皇帝并把它发扬光大,光禄寺就变成的御膳房,是清朝内务府设立的一个专门机构。
御膳房分为外御膳房和内御膳房。
外御膳房位于紫禁城珍宝馆南面,专门给故宫中的太监、宫女、值班大臣们做饭的机构,相当于国营餐厅。
而内御膳房位于皇帝的卧室,养心殿正南,也叫做大内御膳房,是真正的高级私人餐厅。主管皇帝、皇后、皇子们的饮食,当然皇帝的饮食则是重中之重。
御膳房的负责人,由皇帝亲自在大臣中挑选,其官位为管理事务大臣,多为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目的也是为了皇帝的饮食安全。
而御膳房则在皇帝经常到的几个地方,比如圆明园和颐和园也设立有膳房,叫做“园庭膳房。”此外在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各处行宫设有“行在御膳房。”
皇帝每次出行时,都会带一个御膳班子,以提供相同水准的饮食。
而皇帝的众多妃嫔,她们一般即不到外御膳房用餐,也不到内御膳房用餐,而是在他们位于紫禁城内大大小小的宫院内,设置自己的膳房。
而她们按照等级分为八级,从每月十余两到五十两银子不等,这样膳房的日常费用,就从这些钱里来扣。
如果是某位后妃被打入“冷宫。”那饭菜就会很差了,不但没有资格设立膳房,还是由太监送来外御膳房的剩菜剩饭,吃的连太监与宫女都不如。
可见御膳房的制度是极其完备的。
当然这里面大大小小的御膳房,最关键的还是皇帝的御膳房,仅为皇帝做饭的养心殿御膳房,服务人员就有几百人之多。
分为庖长(厨师长)、副庖长(大厨)、庖人(厨师)、庖役(杂役)和大批服务人员。
御膳房不仅要为皇帝准备每日的饭菜,还要在不同的节日和庆典时,准备大型的宴席,如著名的“满汉全席。”
御膳房内设有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等五局。
荤局主管鱼、肉、海鲜;素局主管素菜拌菜和凉菜;挂炉局主管烧烤的菜点,如烤鸭、烤乳猪等;点心局主管包子、饺子、烧饼以及宫中独特的糕点等;饭局主管粥、米饭。几局分工极为细致。
御膳房还有专门庖长进行新菜品的研发,还有一些为了皇帝研究奇珍异食的御医,千方百计搜寻食物奇谱。
所以皇帝每天都能吃到不同的饭菜,而且也必须要换着吃不同的饭菜。
那御膳房如何防毒呢?这就要从御膳房的制度开始说起了。
御膳房出品的每一道菜,都是由一名大厨、一名厨师、一名配菜完成的,他们的名字会被记录在这道菜的膳底档案册上,这就是等于是每道菜都有一本出厂说明,说明了这道菜的制作时间,制作人员等信息。
只要有一道菜出了问题,三人性命难保,所以平时这三人都会互相监督,生怕自己的菜品出问题。
另外,为了防止有人在送菜过程中下毒,几名膳房总管会全程监督,从菜品的制作到装盒再到运送,他们会全程跟踪,做到滴水不漏。
这还不够,还有最为严格的试毒环节,每道菜在上膳桌时,都会用一个银质的小牌子测一下,因为古代的毒药种类很单一,一般就是砒霜,而砒霜因为不纯,而含有硫化物,只要和银结合,就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银,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清朝当四无咸丰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