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年轻气盛公子斗琴(1/2)
唐炳作呕道:“宋老头睁眼说瞎话啊。”
苏莹梗了梗脖子,摇着绣花团扇道:“哪个生意人不巴结官员?巴结也得会巴结才行。”
唐炳掏出食口袋,挑出两颗大栗子递给苏莹:“就是就是,就是咋没见他们巴结一下苏督邮的千金?”
苏莹本来伸手要拿,听唐炳这么一说,脸立刻拉了下来:“哼,我可不吃这一套。”说罢扭过脸去。
省了俩肥栗子,唐炳偷着乐,一面拨了自己吃了,一面看前面宋老爷子还在口吐莲花赞美之词不带重样。
郑伦嘴上虽然说着“哪里哪里,琴艺不精”,可样子却十分倨傲,一脸意犹未尽似乎还嫌夸赞得不够。
要不是庞德公忽然高声喊了一句“鸡肋”,不知道宋老爷还得说多少吨废话。
郑伦和水镜都愣住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还是宋老爷反应快,忙说:“哎呀,是我招待不周,给庞公上好酒!”
小厮抬了一坛子未开封的十年陈酿,庞公这才喜笑颜开,不再说“鸡肋”了。
宋老爷满意的站起身来,红光满面道:“水镜先生,还有各位书馆才俊,说来见笑,鄙人寒舍中也收藏了两把古琴。
今日贵客登门千载难逢,想拿出来让大家品鉴一番,再者,犬子宋朗也会略弹一二,虽然琴艺远不如县令公子,但多谢各位给老夫薄面,让他献丑一曲。”
水镜忙说,请上来让我们大家开开眼界。
少顷,福管家和佣人小心翼翼的捧出缎布包着的两只琴匣,一层一层缓缓打开。
众人皆翘首,宋犀缓缓道来:“此乃家父生前所制,临终前嘱咐我好生保管,以传后世。不知各位才俊,有谁能慧眼识得此琴?”
郑伦笑道:“样子不错,不过自古名琴都很稀罕,传世之作也就那么几把:绿绮,烧尾,号钟,惊雷,奔流,如诉。据我所知,这两把琴都不在名琴之列。”
宋犀一点都不恼,笑眯眯道:“郑公子说的极是,家父敝帚自珍,怎可同世上流传的名琴相提并论。”
郑伦颇为得意,黄月英却忍不住开口道:“我说诸位,不是名琴不代表不是好琴。众人皆知的名琴,是因有传奇故事流传加持才广为人知,称之为‘名’。
都说伏羲造琴,神农作琴,至于是不是人家两位老先生发明的,谁敢下保票?神话名人之琴,贬低素人之琴,都是外行看热闹罢了。
为琴本身,琴木的品种和质地,琴漆的细腻、琴弦的考究,这才是考验一把琴好不好的依据。依我看,宋老先生的这两把琴,虽没故事傍身,却是肉眼可见的上佳好琴。”
黄月英这一番话确实体现出她与年龄不相符的琴论造诣,毕竟是沔南名士黄承彦的千金,从小在家里也被父亲压着认真的练琴,棋、书、画不敢说,琴黄月英还是很擅长的,要说射箭是黄月英的最爱,那弹琴就是第二了。
听了黄月英这一番高谈阔论,郑伦又是一肚子气,只能表现出不屑,虽然他很不同意,但是黄月英自有一番道理,他也不好驳斥。
郑伦不屑,同学们则面面相觑,苏莹、许薇互相递眼色,撇着嘴角小声道:“看看看看,还没过门呢,就为婆家说话了,羞死了。”
宋朗觉得黄月英给家父挣了面子,心里热乎乎的,想为她喝彩又不敢带头鼓掌,心里头纠结呢,身后传来掌声,回头一看,那人正是诸葛亮。
唐炳紧随其后,也把巴掌拍得震天响,小肉掌通红。
“哎呀,有名琴不如有学问!”
宋犀颔首微笑,看了一眼宋朗道:“黄姑娘小小年纪见解非凡,老夫受教。诸葛公子,你能看出这两把琴的材质么?”
诸葛亮恭敬作揖,道:“刚才黄姑娘说得极为中肯。若说材质,这两把琴身虽然相似,但一把是凤凰梧桐木所制,一把是冷杉木所制。这两种木料材质松透,共鸣效果好。
另外……两把琴的断纹久远,灰胎润厚,琴腹之内还有淡淡的沉香之味,各位不妨闻一下?”
现场诸生都在不停的噤鼻子,滑稽样百出:
“嗯……果有暗香!”
唐炳闻得最卖力,还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诸葛亮继续说道:“好琴料,好琴漆。如果根据断纹,这对琴应有逾三百年的历史,不过琴弦上的丝线,似是刚换过不久的。”
宋犀眉头微动,目不转睛的盯着诸葛亮,似乎期待他接下来所说。
“琴之优劣,一来讲究木材原料,二来讲究琴师之斫。斫琴步骤繁复,槽腹结构是最难的环节,与音色关系最为密切。宋老爷,可否容我用手指敲一下?”
“请,请!”
说罢,诸葛亮用食指关节轻轻敲了敲两琴的琴腹和琴尾,顿时传来嗡嗡回声,众人听见,也觉得这对琴果不寻常。
唐炳大声发问:“诸葛亮,到底怎么样?”
诸葛亮答道:“‘曲径回亭’、‘内有乾坤’,好琴好琴。”
黄月英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少年诸葛亮》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