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官府夜宴当面交锋(1/2)
当晚。皎月如灯。
趁着戏班在平乐苑休整的机会,郑旦公款吃喝,大宴宾客,丁玄和庞德公等都是座上宾——别人都是请来的,唯独庞德公是不请自来。
平乐苑的宴会厅里,灯火璀璨,歌舞升平,好不热闹:吞刀吐剑,角抵摔跤,特别是班主则罗表演的吐火绝技,只见则罗紫发棕衣,高鼻深目,声如洪钟,只是抑扬顿挫音律与常人不同。他赤裸半身,持刀舞动,口喷大火,举座皆惊!
黄月英趁机带着唐炳和诸葛亮溜了进来,唐炳顺手抄了一碟蜜饯,边吧唧嘴边问:“这个什么罗班主怎么长得这么奇怪?名字怪怪的,说话也怪怪的。”
诸葛亮:“他叫则罗,我猜是西域人士。”
唐炳:“西域?属于汉中郡吗?”
黄月英噗嗤笑出声来:“远多啦!比汉中郡远上十倍都不止好嘛!”
唐炳大惊失色:“这么远?怪不得!皮肤那么黑,一路上风餐露宿晒的!走了这么久都见不到人,所以话也不会说了!”
“人家是白皮肤,身上穿的演出服颜色深而已!”
黄月英笑得肚子疼。
在那个时代,汉地已有不少西域人士活动,西域人士主要指的是居住或活动在西域地区(今新疆及中亚一带)的各民族群体。这些人群包括但不限于乌孙、大月氏、鄯善等部落,以及通过丝绸之路往返于东西方的商人、使节和旅行者。
他们与汉朝的交往密切,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同时也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出现融合现象。
东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采取设置西域都护府等机构,旨在维护边疆稳定与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一时期,西域人士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与汉朝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则罗就是定居内地多年的西域人。
此刻,宴会厅的礼宾上座,郑旦、丁玄正在相互吹捧,丁玄言必称成武侯,郑旦不敢怠慢,推杯换盏,勾肩拍背阿谀奉承道:
“丁大师,回去给成武侯老人家捎个话,邓县人民丰衣足食,郑旦惦记他老人家。”
丁玄呵呵往椅背一靠:“好说,好说。”
郑旦心里犯嘀咕,好说?是说还是不说啊?看来是酒没喝到位啊。
郑旦一招手,身边的人就明白了,再吩咐平乐苑上好酒好菜。
“走菜!走菜!”
菜码如流水,撤下来的盘子上食物还是满的,丝毫未动,一盘子烤鸡胸肉只不过放凉了些,就统统扔进了泔水桶。
唐炳看傻眼了:“我家过年也不过如此啊!嘿,这还一口没吃,扔了不全浪费了?”
黄月英:“咱们打包带走,来芳晚上还要跳舞,正好吃这个当宵夜。”
几人正要行动,转头一看,几个蛮横县吏杵在身前:“县廷宴请贵客的规制,几个臭学生娃居然混进来蹭饭?哪凉快哪儿呆着去!”
唐炳双手叉腰:“天杀的!回去我就告诉我爹,以后县廷怎么哭穷也不给他们捐钱了。”
“黑心商人哪有什么良心,捐钱不过是理亏买心安。”
众人回头,只见郑伦华服加身,带着一群书馆的公子哥跟班鱼贯而入,冯骥、隋波、宋郎都在里头。郑伦似笑非笑用下巴打量着唐炳,余光警惕的瞟着诸葛亮。
“你们怎么来了?”
“我爹宴客,我为什么不能来?”
郑伦洋洋得意拖着长调。
“哼,不就是公款吃喝嘛!牛什么牛!”唐炳不服气。
“倒是你们几个,如何来得?难不成是来蹭吃蹭喝?哈哈,蹭就蹭嘛,不碍事的,加几双筷子而已,我爹是堂堂县令,请客吃饭也不多你们几只小鱼小虾。”郑伦满脸趾高气扬,县令公子发了话,几位县吏也不好再赶人走,只得悻悻退下。
“不过加塞来的,那肯定没有座位了,只能在我身后站着吧!”话音刚落,郑伦回过头去看见黄月英还站着,突然变得又得瑟又谄媚:“啧啧啧,真可怜。黄姑娘,你要是想看表演吃大餐,我可以让你坐在我旁边。”
“不用了谢谢,我怕你身上的香引蛇过来。”
黄月英面无表情、四倍语速的回敬郑伦。
郑伦一激灵,尴尬不好发作。
唐炳哈哈大笑,冲黄月英比了个大拇指:“怼得漂亮!你们来我这里坐嘛!”
唐炳才不管那么多,拉着诸葛亮一屁股坐下,又给黄月英留出了位置。
宋朗看向黄月英,眼里全是秋波。
当然,黄月英没注意到宋朗,她跑到唐炳身边坐下,只见庞德公趁着郑旦给丁玄介绍自家公子时,大摇大摆端走了郑旦桌上的一大盘烤羊肉。郑旦忙着拍丁玄的马屁,脸都笑僵了,实在无暇顾及庞德公的怪诞举动。
丁玄本来刚要吃羊肉就被庞德公拿走,心生奇怪,心想这是县廷的什么人,如此肆意,却见庞德公冲他嘿嘿一笑,露出一口黄牙,比划着拱了拱手:“久仰,久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少年诸葛亮》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