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正德明君 > 46、新法不可推行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46、新法不可推行(1/2)

目录
好书推荐:

朱厚照看着两人,笑而不语。

至于里面具体的原因,朱厚照自然不会说给他们二人的。

又说了一些安慰他们两人的话,便让他们带着新制定出来的制度下去了。

两人走后,朱厚照来到乾清宫的偏殿当中。

如今的乾清宫偏殿,已经被朱厚照改成了一个教室。

风格与后世的差不多,一个黑板,几张桌子,外加一下书桌什么的。

朱厚照这阵子每隔五天都会参加一次经筵,对于他而言,经筵的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

所以平时朱厚照对经筵不怎么上心,反而是这個他自己搞出来的小教室,倾注了他不少心血。

目前,这个小教室里面的学生也就朱麟外加几个忠心的小太监。

至于英国公和魏国公他们两家的那些子弟,朱厚照没有过分在意。

他们两家想做那首鼠两端的人,朱厚照自然不会太过考虑,毕竟,万一出个什么事,问题可就大了。

等朱厚照进来时,坐在里面正在认真看书朱麟连忙站了起来,朝着朱厚照迎来。

“臣,拜见陛下!”

不管如何,朱厚照都是皇帝,虽说近些时日两人也有了一定的同窗之谊,但身份地位在这摆着。

明朝不是现代,阶级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抹平的。

朱厚照随意的摆摆手,笑道:“倒也不用如此,就当我与你是同学罢了。”

话虽如此,但朱麟仍然是恭敬的态度,毕恭毕敬的站在朱厚照跟前。

朱厚照也没再说什么,任由他去了。

“行了,你也不用如此,今天我给你讲讲咱们大明的卫所制!”

朱厚照来到了黑板前面,拿起让刘瑾按照他记忆制作出来的粉笔,在上面写下“大明卫所制”这几个字。

卫所制,是要改革。

兵权,也是要动的。

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而朱麟又是成国公家的世子,是未来朱厚照作为依仗的人,自然要好好教导,提前打好基础。

不过,讲解的内容并不深,只是一些基本概念,毕竟朱麟才刚刚开始。

作为历史学硕士,朱厚照对卫所制颇有研究。

历史上的朱元璋在设立卫所制时,曾自豪的说出:“吾养百万兵马,不费一分钱粮”。

可他的自豪并没有坚持多久,永乐之后,卫所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有人说,明朝灭亡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土地兼并。

但最先开始土地兼并的地方或许并不是士绅,而是那些以土地为生的军户。

洪武年间,由于要面对北方强敌的时刻入侵,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北方防线上陈列了大量兵马,并且开垦良田,用于耕种。

只可惜北方防线太过漫长,加之土地贫瘠,水量稀少,所以大部分时候,北方士兵的粮食是不够用的。

为了解决这个法子,朱元璋设立开中法,以盐、茶为引,吸引商人前往九边开垦荒田耕种粮食,用于支应军粮。

这一法子稳定运行了好多年,一直以来都为九边提供了大量的军粮。

尤其是宣化、大同以及辽东,明朝初年几乎全是靠着开中法支持。

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很短。

洪武、永乐之后,士绅官僚们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润,于是请求废除开中法,直接从户部低价购买盐引,然后私自转卖给盐商。

这一现象称为“占窝”,随着愈演愈烈,开中法渐渐没落。

而这一优良可靠的法子,在弘治年间彻底的被废除。

弘治时﹐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

此法看起来虽好,可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是肥了以盐引为生的士绅官僚们。

由于这个法子饶过了边地商屯,商屯无利可图,于是放弃屯田,从而内迁,没了粮食来源,边地粮价飞涨。

此时,以粮食生意为主的晋商开始崛起。

边地的粮食一涨,那些拥有大量手下的基层军官们开始土地兼并。

毕竟,粮食涨价,土地也会飞涨。

明朝的灭亡不是突然而来的,早在明朝前中期,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只是多年之后才爆出来。

朱厚照自然明白开中法的好处,以及卫所制的坏处,只是目前,他尚未彻底掌权,无法着手处理,

等着掌握财政大权,培养出了可靠的人选之后,才能挥刀割腐肉。

……

朱厚照在宫中耐心的讲解卫所制度。

而如今的朝廷已经闹翻了天。

原因很简单——

李东阳与杨廷和所敲定的新的制度。

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此事,一时间甚嚣尘上。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新的制度虽然没有传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正德明君》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