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08 明君贤臣论(1/2)
他竟然来的如此早?
朱允炆迈步走进大本堂中,见朱允熥已经站在那里,心中不免惊讶。
昨日守灵辛苦,早上又多费了些时间,他来的稍稍晚了些,没想到朱允熥已经到了。
难怪母妃提起朱允熥近来有几分不对,看来真的是对储君之位动了心思。
可惜,一步慢步步慢,朱允炆心中觉得好笑,现在才想起来用功,可是太晚了。
黄子澄和齐泰见是朱允炆来了,急忙相迎,面上多出几分笑意和热切。
“殿下形容消瘦,可是要注意身体才是。”
“是啊,殿下孝心感天动地,可也不能荒废自己身体。”
朱允炆消瘦的脸上显出几分感动之色,道:
“多谢黄师、齐师关切,学生明白,只是父亲病故,学生心中悲伤,难以自已。”
他的声音在大本堂中很是清晰,朱允熥心中冷笑,二哥还真是孝不离口,逮着机会就要宣扬一番自己的孝心。
不过他也明白,这法子的确管用,世人就吃这一套,黄子澄和齐泰这两坑货在那感动的跟王八蛋一样,就差没当场哭灵了。
朱允炆迈步走来,先是向刘三吾问好,又好奇看向身后的方孝儒,问道:“不知这位师傅是?”
黄子澄充分发挥作用,上前来介绍:“殿下,这位是陛下宣召而来,新晋翰林侍讲方孝儒。方先生是宋濂先生的得意门生,曾经为蜀献王世子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当世不可多得的人才。”
“见过方师,学生愚钝,往后还请方师多多教诲!”
朱允炆眼前一亮,这可是大才!
宋濂之名如雷贯耳,那位可是太子朱标的老师,学问如海。
如今其得意门生入得大本堂,可得好好拉拢一番,最好能够作为自身臂助,好辅佐他成就大事。
“殿下客气了,这是臣分内之事。”
方孝儒一板一眼的回答,并没有显得太过热切,心里头已经开始暗暗比较起两位皇孙了。
他心中所思所想自然不为外人知,刘三吾见人来的差不多,便招呼一声,进殿内上课。
上午第一堂课,按照惯例是经典诵读与讲解,今日也不免俗,黄子澄入场讲学。
黄子澄先带着一帮皇子皇孙阅读经典,摇头晃脑的姿态,颇有几分模样。
而后则是进行阐述,对经典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一步往往会掺杂有多种意思,其中更多的会是讲学之人内心的想法。
文人著书立说,为的就是留下自己的思想,可是文字一旦落在纸面上,其衍生出来的含义就会在后来人的眼中,不断地发生变化。
断章取义也好,片面之词也罢,总而言之思路不同,得出结果也是不同。
黄子澄素来喜欢旁征博引,每次要发表观点前,都得带上一番圣人之言,讲到君子士大夫时,不免有所感慨,开口便道:
“士之有志气而思富贵者,必能建功业;有志气而轻爵禄者,必能立名节。
名利二字,世人所求,此乃不可避免之事,然我等读书之人,通晓孔孟大义,以道德修身,以仁义养心,自是要摒弃名利,一心匡扶社稷。
为君者,当心存仁义,与君子同,亲贤臣远小人,如此国家长治,百姓久安,国富民强,蔚为大观。
昔者汉文帝,任贤用能,故此才能有文景之治;唐太宗皇帝,选贤用能不计出身,方才有贞观之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君王与臣子相辅相成,这才能创造出一段佳话,若是不能选贤用能,则国家有难,百姓难安。
那么,何为明君?何为贤臣?”
黄子澄眼睛一瞟,看了眼站在房间外的方孝儒,决心让他好好瞧瞧,皇次孙殿下的本事。
如果能够将其争取进来,那么天下读书人,大半归心,何愁皇次孙殿下大事不成?
朱允炆也看出来黄子澄有这意思,正好有表现机会,他自然当仁不让。
“黄师,学生对此有几点浅见。”
黄子澄大喜:“殿下请说!”
朱允炆站起身来,先是扫一眼其他皇子皇孙,目光尤其在兴趣缺缺的朱允熥身上稍作逗留,这才开口阐述:
“《尚书》中提及: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朱允炆开口之际,面容苍老的朱元璋也到了殿外。
刘三吾几人发现皇帝到此,一惊,刚要跪拜行礼,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几人不要声张。
随即小声询问刘三吾,里面这是在做些什么?
刘三吾自然不敢隐瞒,简单说明一下情况,朱元璋点了点头。
明君贤臣之论,自古以来就有,他也想看看,自家这孙儿能有什么想法。
殿内,朱允炆并不知道朱元璋已经在暗处观察,依旧侃侃而谈:
“……垂拱而天下治。所谓明君,首重德行!昔者尧舜禹汤,教化天下,德被万方,天下归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返祖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