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04 以退为进(1/2)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即便是寻常百姓也知道隔墙有耳的道理,更遑论这宫闱之中。
皇宫大内,世人憧憬之处,但其中蝇营狗苟也远超世人想象。
这里的每一片砖瓦,都沾染着血珠,每一个看不清楚的阴影背后,都隐藏着难以揣测的危机。
朱允熥对于皇祖父的了解,来自于宫中密辛,来自于诸多史料。
虽说如此有些管窥蠡测,未必能够窥见真实的朱元璋,可多少能够从他的做法之中,体味出几分真性情来。
多疑、武断,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汇聚在一个人身上。
坎坷的人生经历将这两份特质完美的融合,朱允熥很明白,朱元璋绝不会因为吕氏一两句话,就冒然做出决定。
从懿文太子朱标病逝,到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这其中有将近半年时间。
如此长的时间里,朱元璋除去痛失爱子的苦痛悲伤之外,也在默默地观察着自己的子嗣儿孙。
其中重点,自然在于朱允炆和朱允熥!
朱允炆,懿文太子朱标的次子,原本的庶长子,自从母亲吕氏被扶正为太子妃后,子凭母贵,算是个嫡长子。
朱允熥,根正苗红的嫡次子,论及身份尊贵,大明朝无人能及,哪怕吕氏被扶正,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二者之间的竞争,在懿文太子朱标病逝后,就已经开始。
朱允熥心里明白,由于前身过于天真,加之没有母妃教导,以至于性子懦弱顽劣,风评很是不好。
再加上平日里吕氏有意无意的引导,朱允炆刻意的放纵,以及太子朱标似乎是无心的漠视,共同塑造出朱允熥如此秉性。
守灵期间,朱允炆表现堪称完美,表面功夫做的无比完善,一个“孝”字,直接将他身份上的瑕疵遮掩住。
而身份更为尊贵的朱允熥,与透明人无异,自然在这不见刀兵的皇太孙争夺之中败下阵来。
如果没有嘉靖帝机缘巧合的穿越,那么时局将会如史书上记载那般顺畅走下去。
可现在站在朱允炆面前的不再是那个幼稚可笑的朱允熥,而是改换了灵魂、从苦难之中挣脱而出的嘉靖帝!
基本盘虽然很差,可改头换面的朱允熥,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其盘活。
奉安殿中一番对话,只是他攻势之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步!
……
即便是最爱的儿子病逝,朱元璋也并未落下国事。
作为一位从草根走向帝位的皇帝,朱元璋深刻知晓事情有轻重缓急。
国家大事不是儿戏,更不能荒废,他大权独揽,自然要更加尽心。
堆积如山的奏折很快就清理完毕,朱元璋顺势拿起桌下的奏折。
这一份奏折上并非是国家大事,而是昨日里朱允炆和朱允熥两兄弟的言行举止。
选出一位合格的皇太孙并非是简单的事,需要严谨审慎的考察!
胡乱召集朝廷重臣来这里讨论,不是朱元璋的风格,臣子可以提意见,但是这意见,必须得是他想要的意见。
并不是臣子在下面讨论完毕,交出一个答案来让他同意。
凡事需他思考通透,才会叫臣子来这走个过场,他才是真正做出决策的人,至于臣子是否赞同,他不甚在意。
打开奏折,朱元璋微眯着眼,细细看去。
像这样的奏折,他这里有几十份之多,事无巨细全部记录在案。
这是朱元璋多年养成的习惯,当年封爵之时,他手中就有大量纸条,上面记载的全部是手下弟兄们的功过是非。
如今这个习惯延续下来,只不过做这件事情的成了锦衣卫,那一张张纸条,也变成了锦衣卫手中的无常簿。
奏折之上记载详细,从早到晚,何时吃饭何时出恭,何时说了什么话,何时有什么动作,清楚明白,纤毫毕现。
朱元璋挑了挑灯芯,静静的看着。
奏折上有关朱允炆白天的记录较少,语句很是单薄,基本都是在灵前跪拜,少有起身,连吃饭都是匆匆。
“这孩子纯孝,连自己身体都不顾了,该打!”
朱元璋再看向有关朱允熥的记录,天明时分前往奉安殿守灵,只半个时辰便昏厥过去,送回东宫休息,二更时分才出。
他皱了皱眉,眼中闪过几分不快,这混小子真是天性凉薄,竟然睡到如此晚!
忽的,朱元璋意识到有些许不对,皇孙昏厥,为何没有太医诊治,锦衣卫记录不可能遗漏这件事情。
他微眯了眯眼,暂且将疑惑压下,提笔在纸上写下一个“昏”字,吩咐一声:
“给咱把熥儿昏厥的记录都找出来!”
太监不识字,拿着纸片,对照着去找,忙的满头大汗。
朱元璋继续往下看,面无表情的看过一段,到奉安殿言语交锋时,神色才有些许变化。
这是如此久以来,朱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返祖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