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章 盖新房,齐帮忙(1/2)
盖房子的钱攒够了。现在困扰赵四的是,到底盖怎样的房子才好,不同的房子造价不同。
而且,他家的主屋不能拆了,让他盖新房子,还得自己去买一块地。
赵云霞趁着寒假放假,经常上村里去溜达。主要看看大家都建的是什么房子,以及他们家房子建在哪里比较合适?
她们这个村子叫柏口村。是青城县下面经济倒数的一个小村子。为了挣钱,村子里不少年轻人已经到镇上去谋生了。
赵云霞心想,其实老爸也完全可以在镇上开一间理发店。
逛了一圈,她觉得如果在村子里找块地建房子,那最好的那块地无疑就是她们小学旁边的那块地。
她们现在的小学只是几间平房,操场也小。不出十年,政府肯定是要扩建的。那他们先把小学附近的地买下来,到时候政府征地,要补不少钱。
不如现在花一笔钱买下这些地,除了盖房子,还能在学校附近摆摆摊,还可以盖两间大平房,一间养鸡,一间养猪。把卖猪,卖鸡的生意做大规模。
以后,就有人专门来她家来收购。她们也不用每回都辛苦的跑到镇上去摆摊。
她觉得这个主意真不错。晚上就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了赵四。
恰巧赵四也在四处打听,准备买下学校旁边的这块地来建房子。
好家伙,他们想到一处去了。赵四倒是不知道这块地以后会拆迁,他只是想让孩子们读书更方便一点。虽然做生意也能挣不少钱,但终究还是没有社会地位。
按老一辈人的说法,他们这样就是投机倒把,商人的地位,自古就不高。要是他家能出几个老师,警察等这些单位上的。那可真是太光荣了。
说买就买,他马上就联系好了人办了土地转让手续,然后花了四百块钱,买了学校门口那处荒废之地。足足有两百平。
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是盖的土坯房。新建土坯房的村民也比较多。而他们赵家的祖屋还是石头砌的房子。
“当家的,要不然我们也盖土坯房子好了。”
杨小妹觉得,土坯房子还挺好的。尤其是冬暖夏凉,大热天家里只要有一把蒲扇就好了。重要的是土坯房造价不贵。
赵四却觉得土坯房好是好,但是以后肯定会被淘汰。毕竟这种房子都好多年了。现在镇上的人都流行住平房。
上回,他去了镇上,看到了大哥住的筒子楼屋里装修的洋气的很。
心里不免也想建那样的房子。区别在于大哥家的房子也就六十平。现在买了两百平的地,房子肯定是要建大一点。且他有八个子女,说不定还得建两层呢。
想到这里,他直接把心一横,准备计划建造两上两下的楼房,中间加合用楼梯间。直接建楼房一步到位。
姐弟几个听到爸妈的对话,心里高兴极了,他们家以后要富起来了,他们竟然有楼房可以住了。
造房预算在六千元左右,但是他们目前的存款加起来只有三千多,资金缺口还是挺大的。那怎么办呢?
赵四心里一直纠结,建楼房吧,钱不够。建瓦房吧,又不太甘心。
直到杨小妹家的三个哥哥来看她。赵四才下定决心要建楼房。
杨小妹家的三个哥哥嫂子来到柏口村探望妹妹妹夫和这些外甥。
“哥,咱想问你件事。你说咱要是想建楼房,钱又不够,怎么办呢?”赵四想跟大舅哥聊聊天,便说起了这个话题。
“有出息了,想建楼房。我看在外面经济好的村子里面都是新建起了楼房。楼房好啊,起码在这里超前了二十年呐。”
赵云霞大舅舅高兴的说。
“房子无非是建材和人工费钱。在建材这里省一笔钱,人工再省一笔钱,我相信两千块钱也能建起来。”
“而且你们家这一年真是有出息了,竟然就攒了这么多钱。我没看错你,你是个有出息的。”二舅竖了竖大拇指,提出了他的一些看法。
“不如咱就不用窑砖,可以自制煤屑砖来代替。”
三舅在公社的电石渣厂上班。提出可以自制煤屑砖代替窑砖,并且使用电石渣来做粘合剂。两元钱一吨,这样的话,房子造价也不贵。
赵四觉得这倒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于是他委托三舅哥去买下脚料的电石渣,然后自己全家人借了村里五张牛车运回家。又托人找到县里一家制药厂每隔两天拉回一拖车煤屑。
为了增强砖的强度,大舅哥又从水泥厂帮他们采购回土水泥。
帮助妹妹,妹夫盖房子,三个舅舅每个礼拜轮流来到赵家。一大家子除了必须要干的活儿,余下时间都是拌料,敲砖。
仅仅两个月就敲出了六千块砖,相当于窑砖三千多块。为造房节省了两千多块钱的预算。
之后就是看风水,打地基。主体建好后还要建厨房,打柴火灶。甚至还铺了二楼的地砖,然后请木匠打房门。
期间,村子里面的人都非常的热情。每个阶段,左邻右舍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在八零,带着系统当富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