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讲(2/5)
手掌升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五个指头,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这就是叫道种智,或者叫差别智。我们眼看手掌,心是不是能看到拳头?你知道这些手指都是一个拳头变现出来的,这就叫一切智,也叫总相智。那么把道种智和一切智圆融以后,你不仅知道一加一等于二,而且知道一加一等于一,一加一等于八都是我,这就叫一切种智,圆融不二。
「正遍知」可与「如来」相对应。我讲了这么多话,是不是都是各种各样的差别智?讲之前在不在心里?那就是总相智。当我讲出总相智就是差别智,差别智就是总相智的时候,就讲出了一切种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无量的万法,我们随拈一法都能讲得清、道得明。提醒各位,你们要非常非常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这些说法你到哪里都找不到,佛学大辞典也找不到,这叫我们当下明心见性。
如来十号第四,叫「明行足」。可以分说为「明足」与「行足」。明足证菩提果,行足证涅盘果。也把它说为「两足尊」。两足尊可不是美国人理解的两足尊,说我们的脑袋拜倒在佛的两足之下,表示对佛的恭敬。这种解法能使众生对佛升起恭敬心,能得福报,但是与开智慧没有关系。「明足」,是明心见性,见「一心三藏」之法理法义;「行足」,菩萨万行,无量智慧德能来庄严,叫「行足」。「明足」实际上就是「正遍知」。怎么「明」?明白了道种智,明白了一切智,明白了一切种智,在佛法里也叫「智德」。「行足」在佛法里也叫「断德」——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习气而成为菩提,了生脱死,证如来果位。特别强调,没有明足,你行足不了。菩萨万行你怎么修?谁都没有办法修。
如来十号第五,叫「善逝」。「善」,在这里解释为善于;「逝」,就是逝世。善于干什么?善于死,也就是「死得好」。世间人讲死得好,认为你是骂人、挖苦人。在这里来讲啊,却是正法。怎么叫死得好?死得好的当下就是生得好,你没有死才叫死得好。凡夫死的时候很痛苦,来世还要下三恶道或者六道轮回,不叫「善逝」。
修方便法、修些外道法的人、升天的人,他死的时候没有痛苦,笑眯眯地走,可以坐在那里走,可以站在那里走,也可以躺在那里笑眯眯地走,但他修的是人天福报,修的是色身调整,在气功里叫坐化,也不叫死得好。
阿罗汉、辟支佛解脱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证得一个人我空,他不敢再现人相、天相、鬼相来教化众生,也不叫死得好。为什么?他有恐惧心啊!生怕再现人相、天相再受轮回,他不自在。
通教菩萨证空性,他不能以无量的色身三昧像圆顿菩萨那样广结善缘,也不叫「善逝」。即使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他在究竟圆满成佛之前仍然有生死来去之形,愿身再来的菩萨也投胎,他死了以后也不叫「善逝」。
唯有究竟极果如来方称「善逝」,不住生、不住死、不住中流,生当下就是死,死当下就是生。他证得一切的万法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息息相关;大至佛刹、小至微尘,有相无相,无非诸佛法身真常,这叫「善逝」。修行的最终目标就是证得「善逝」。这个「善逝」用四种涅盘来讲,叫「无住大涅盘」。极果如来不住于一形一相,而住于一切形,住于一切相,这叫「善逝」。以此我们来观照,佛法不可思议,心法不可思议,众生法不可思议。
如来十号第六,叫「世间解」。这个「世间」包括世间、出世间以及器世间。世间、出世间是讲正报,讲有情,器世间是讲依报、讲无情。究竟成佛以后,对三千性相、三世间一切的万法全部见到、证到,然后以此教化众生,叫「世间解」。前面的「明行足」、「正遍知」都是「自利」,后面的「世间解」是「利他」,这是诸佛菩萨自利、利他的两种功德。圆顿大教的菩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世间解」。一切的万法随手拈来,你给我讲个一清二楚,叫「世间解」,与辩才无碍智相对应。
如来十号第七,叫「无上士」。这个「士」,在传统里是对那些有权威、有地位、有作为、有名望这样一些人士的尊称。「无上士」,不要理解为是世界冠军、是头等的大好人。那样的话,你把佛变成一个鬼王,变成一个英雄好汉,不能体现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上」,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没有上,没有下,没有前后左右,没有内,没有外,没有空,没有有,万法都是圆融为一个本体。
如来十号第八,「调御丈夫」。这是说,教化众生,我们要讲究智慧。「调」,一般地是指用慈悲、柔软、善良、耐心的方法去帮助引导那些比较正直、慈悲、善良的众生,或者一些胆小的众生。「御」呢,一般是指用恶劣、残忍、暴力、打击乃至伤害的手段去强制管理那些刚强、顽固不化的劣等众生。这是用方便说。用究竟说,残忍是特种慈悲。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不可以按照自己的下劣心、牛羊眼去妄加评测同修、同事和老师。
所以一个道场刚刚兴起的时候,一般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来的都是佛;人多了以后,就采取比较有压力的那种手段强制管理,否则要乱。有些佛呆子可多话了,你采取比较宽容政策的时候:「哎呀!这哪像个道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