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章 福将(1/3)
秦岭山脚下松涛镇。
万物沉睡,一片死寂,乌云笼罩住月亮,夜显得格外的黑。
偌大的孟宅里,此时只有东边书房里还闪烁着一点微弱的光亮,孟季云一行人天黑才抵达孟宅,这会就伏在书桌上翻阅着书籍,桌上平铺着那张无尘居带回来的布帛。他试图通过父亲收藏的古文字书籍,来翻译布帛上的文字,可是这都快到五更天了,却还是一无所获。
这吐罗火语绝迹了上千年,而且从查阅的古书上记载了,吐罗火语还分了几种分支,所以在这世上,不知是否还有人能全部识别这些古老的文字。当年马道长在遇到的翻译,其祖先本就是西域古国焉耆一脉,后来才迁徙到天山以北。如今看来看来想要完全解开这布帛上的谜团,就必须自己亲去一趟这南疆了。
次日清晨,孟季云便来到孟老夫人房内请安,将自己这一路上的事情都给母亲做了交代,并决定择日前往南疆追查墨山国的秘密。孟老夫人点了点头,没有阻拦,只是关心他是否有周密的计划。
孟季云深知,这次前往南疆必定困难重重,自己从骁骑营带回来的几名军士,虽然个个都经验丰富、英勇善战,但出京师也已经大半个月了,也到了必须要回去复命了时候了。所以这次只能选几名府内的家兵随行了。况且自己对南疆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都不了解,想到这些,孟季云也很感觉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先去到南疆,再进一步做打算了。
母子两人还在屋内商量,孟老夫人贴身丫鬟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原来是杨遇春大人已经到了门口,前来吊唁孟知府。
这位杨遇春是乾隆四十四年的武举人,他年幼时家境丰裕,六岁就进入私塾读书,无奈家道中落,十多岁起就只能在家养鸡养鸭来维持生计。
他经常在成都的街市上卖鸡,街头的小混混们经常欺负一些摊贩,索要保护费,有一次欺负到杨遇春的身上,这杨遇春也不是个善茬,他身材魁梧,天生神力,小混混们在被杨遇春教训了一顿后,此后再也不敢去招惹他了。
杨遇春在十六岁时,有一日,他在成都街头路过一个武馆,这武馆据说是一个卸甲的武将开的,此人是个武林高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今日这武馆教头恰巧不在武馆里。杨遇春在门口见里面几个小师傅正在练功,忙着拉弓,提石锁,一个个都显得都十分吃力。这杨遇春就不由得笑出了声来,里面的一个小师傅听到了杨遇春的笑声,就走出来呵斥道:“喂,你这个卖鸡崽子的,怎么也敢笑话我们。”里面的其他小师傅们也走到门口,看着这个卖鸡的人,脸上鄙视之情溢于言表。杨遇春不屑地说道:“我看你们这么吃力,这有何难,让我试试!”说罢就大摇大摆进入武馆内,直接就去拉弓。
清朝的武举弓有八十斤力,一百斤力,一百二十斤力的。杨遇春走上前去,直接把三把弓都合在一起,一起拉开来,这可是需要三百斤的力气,在场的小师傅们无不被这景象吓住了,都将杨遇春奉为神明下凡。要知道弓力是作为武将的一个衡量标准之一,宋朝名将岳飞因为能“弯弓三百斤”而驰名天下,西楚霸王项羽的霸王弓由玄铁打造而成,重达一百二十多斤,项羽的弓力在三百六十斤左右。
杨遇春拉完弓,直接去抓起地上的石锁,两百多斤重的石锁,在他手里抟弄如丸,简直玩出了花,临走前杨遇春还不忘记拿起武馆里的一把百斤重的关刀,挥动自如,旋转如飞,把武馆里的几名徒弟都看傻眼了,再也不敢说话。杨遇春见众人都被吓傻,自己就大摇大摆走出武馆,又去街头继续卖鸡鸭去了。
这武馆的教头午后才回到武馆,徒弟们把上午遇到杨遇春的事说了出来,这武馆教头大吃一惊,悔恨自己没有早点回来。立即发动武馆所有的弟子们,加上自己一起出门满大街寻找杨遇春,终于在西市口找到准备收摊的杨遇春。
这武馆教头也很直接,告诉杨遇春自己是“岳钟琪”府邸的武将,他见杨遇春神勇无比,天生神力,是个练武的奇才,但凭自己空有一身的绝世武艺,和岳家兵法,可惜到目前也没有合适的衣钵传人,如果杨遇春愿意,今日起就收他为徒弟。
杨遇春怎不知晓“岳钟琪”的大名,那可是他的偶像,岳飞将军的二十一世孙,雍正在位时官拜正一品武将,也是目前唯一的汉人大将军,当即就扑通跪在武馆教头脚下磕头拜师。
两年后,十九岁的杨遇春在朝廷的武将的大考上,初试就拉动二百二十斤的满洲弓,一箭射穿三靶,震惊天下。被乾隆直接跨级任命为四川总督正五品“督标”。但是没出一个月,又被名将福康安将其招入麾下,亲传武艺兵法,随后跟着福康安全国各地血战数十年,战功赫赫,几十年里都是冲锋陷阵,居然没有受过一次伤,也被世人称之为“福将”。
道光继位后,更是加封杨遇春为太子少保,赐双眼花翎,如今已官拜正二品陕甘总督,总管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的军民政务。
当年杨遇春与孟知府两人年纪相仿,这杨遇春不仅有一身惊世骇俗的武艺,其文采也是极为出彩,他两人在京师第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地渊日轮》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