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4章 和亲(1/2)
“两位姐姐怎么不出去走走?”李淑仪听说固伦雍穆长公主将不久于人世后,想到自己的好姐妹都是有儿女的,想着她们应该更为伤心,便过来开解一二。
“李妹妹和佟佳妹妹赶紧过来做,今天我们姐妹四个好好谈谈心。”淑妃强撑着笑容,挥手招呼着两个好姐妹。
昭仪和淑容都是一个女儿,尚且悲哀,她两个女儿,将来都和亲蒙古,她如何受得住啊?
可若天命如此,她该怎么办呢?
李婕妤看着姐姐妹妹们愁绪的面容,道,“姐姐们,公主都还小,何必杞人忧天呢。说不定等公主们及笄之年的时候,皇上已经平定准格尔了,这样也不必在和亲安抚蒙古了。”
昭仪向来宠溺女儿,道,“话虽如此,可万一呢?我们的娇娇女到这塞外,还不得被那起子蛮人给嚯嚯了吗?”
阿哥六岁后都去了阿哥所居住,可公主们可以随着母妃居住到出嫁,没有二凤的临幸,女儿是她们几个的寄托。
“是啊,欣怡(四公主,长命公主)虽不是我亲生的,可自小承欢于我膝下,我……”说到此书,佟佳清雅已是泣不成声,“一想到她要去那荒无人烟的地方,我这心里啊,就空落落的。”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自大清立国,蒙古诸部与大清皇室的联姻多不胜数,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你我几人的女儿能保全几个。”
这时候,淑妃马佳氏满族姑奶奶的狠辣就展现了出来,“哎,若真有公主和亲的一天,我就和皇后姐姐请旨随着女儿,我自己护着,总不能还让额驸祈福了去。”
随后几人不再言语,皆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
李淑仪心想:我是来宽慰姐妹们的,这会儿也在跟着伤心,不说好姐妹们的女儿,就后宫的公主们,也是她们教导的,谁要和亲蒙古,她们不伤心。
“这是怎么了,一个个的如此垂头丧气的。”观音婢听说几人没有出去骑马游玩,仔细一想进来的事,也就知道了她们的心思。
“姐姐万福。”还沉浸在伤心中的几人听到观音婢的话语,连忙给观音婢请安。
观音婢连忙扶起前面的淑妃和昭仪,嗔怪道,“都说几次了,私下不用这么多礼。”
几人坐下后,观音婢拿起身旁的奶茶,品尝了一口,直接开口问道,“妹妹们忧心公主们的婚事?”
“姐姐。我……”几人又被观音婢这开门见山的话,说的愈加悲伤了。
“不必担心。”观音婢亲自斟了茶,分别递给了四人,柔声说道,“虽然和亲是立国以来便有的,不易轻易更改,可和亲亦有其他的和亲法子。”
听到此言,几人不再垂头丧气,转而抬起头,充满希望的眼神望着观音婢。
看此情况,李淑仪,立马问道,“姐姐,你是有何法子吗?”
“从两汉以来,中原正统王朝嫁公主,安抚蛮族就是国之大事,一女换的边境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安稳,对于当权者来说,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
明妃入塞,为西汉和匈奴带来百年和平;太宗嫁文成,安抚吐蕃,以便对高句丽开战,即便没有一举灭掉高句丽,可也算的上旗开得胜,打击了高句丽的主力,同样也换的西北边境数十年的安稳。
如今,我朝与蒙古和亲,使蒙古亲大清,避免与准格尔勾结,于此带来的利益也是不可估量的,姐姐有何法子?”
李淑仪出自汉臣李家,自幼熟读诗书,对于前朝史书不说多么熟悉,可几个历史名人,还是了解的清楚的。
听到李淑仪提及太宗,观音婢眉眼微动,轻笑一声,开口道,“李妹妹博学多闻。
太宗嫁文成,换来的是吐蕃狼子野心,国朝强时,自然无人敢欺,可一朝败落,谁人都想前来踩上一脚,尤其是曾经不如你的人。
同样的道理,皇上文武并重,大清早已不是昔年的模样,蒙古自然敬重,我朝公主和亲,自然是我们说了算的。”
“各位妹妹宽心,蒙古求娶公主,自然是重在一个“求”字,而且蒙古只是想联姻,无关公主驸马将来居住何处。那驸马自然随着公主居于京城。”
提到唐朝,观音婢自然想起盛极而衰的大唐;想起唐朝的白月光,她的夫君;那自然也不会忽略吐蕃等部落的狼子野心。
“这……太好了,不用骨肉分离。多谢姐姐。”几人听到此言,语无伦次的,对着观音婢道谢。
几人没有怀疑观音婢说的是否能实现,那是他们相信,皇上一定会听皇后的。
再者,皇后娘娘不也说了,和亲并不是万全之策,只有发展自身才是真的。
如今,大清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小小的蒙古,自然不敢和大清开战,更遑论,蒙古诸部并不是铁桶一般。
……
“姐姐,胤祉不小了,已经十二了,也能定下婚事了,等过几年变能成婚了。”这时,昭仪提及了承祜的婚事。
“哦,胤祉心有所属?”观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贞观夫妇重生清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